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在北沙书院,一切围绕孩子转
2017-12-14 15:41: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前几天,趁着吕建生校长邀请,记者到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下简称下沙二小)转了转。这一趟,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别有洞天”。

  下沙二小地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北,校史悠久,可追溯至1952年,因位于钱塘江三门之变中的北门沙涂,亦唤作“北沙”,被外界称为教育文化公园。66年来,下沙二小随着时代不断变迁,一直未变的是造福一方百姓的责任。“当年,这里的孩子都是当地盐民、渔民子弟,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尝到读书的味道。”

  2011年8月,吕建生来到下沙二小,“现在想想当年刚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吕校长说,那时候,整个校园打眼一看,光是墙壁,就有5种以上的颜色。从那时起,一个想法就已经产生了,那就是“变”。“学生底子弱,学校发展滞后”是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但吕校长认为,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去改变的。 

  “北沙书院”原来别有洞天

  没来下沙二小之前,听说这里古木香樟成林、“飞禽走兽”成群,几步一小景,十几步一大景,俨然一处书生求学的好地方。来了之后发现,没有任何一句形容词能够准确地形容满眼看到的景象。 

  尚未走进校园,记者就被古色古香的砖瓦墙吸引了,砖瓦墙高低相间,错落有致,一派徽风浙韵。再抬眼一看,“北沙书院”四个大字映入眼帘,一股江南俊气油然而生。走进校门,更像是走进了一个小世界。校门的正对面矗立着一尊孔子雕像,其后是一颗百年银杏树,这便是“杏坛拜英”,寓意有教无类,教必有方。

  走在校园里,几步间便能看到一处“景区”,东方慧园景区、大地欢歌景区、星火趣园景区……九大“景区”中,有诸如龙缸卧马、药木华表、数阵兵图、晨钟喜鼓、海达坊影、钱塘诗路碑林、琴心剑胆藏剑阁等数十处“景点”,寓意深刻,妙趣横生。宋元窗瓦、明清门楼、民初木门等无一不体现着学校对传统文化的独到运用。这些极具文化特色的雕塑、建筑等景观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上学的每一天仿佛都是一场“走心”的旅行。

  这里不仅有独一无二的景致,还有一大群知书达理的孩子。吕校长将下沙二小取名“北沙书院”,让来自全国二十九个省份,200多个地区的孩子在杭州遇上一个“梦里诗故乡,读书好地方”。他希望,在“厚朴、远志、清明、含笑”校训的引领下,所有孩子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为什么要将书院文化注入到学校当中?吕校长认为,一个环境、一种文化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他希望营造一种清新雅致的校园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置身其中,找到童年成长的乐趣。“童年不可复制,我一定要让这些孩子在这六年时光里,留下最深刻的记忆。”

  在吕校长看来,学校为孩子要做好“四培”,即培养习惯,培植风气,培育氛围,培护态度。而氛围是决定一个学校境界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

  “钱塘江流域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学校将传统文化作为氛围营造的基调非常适合。”未来,吕校长还将继续深挖“钱塘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逐步把钱塘江流域52个县多个品种的花木种到学校来,并将钱塘江流域诸多历史名人读书和成长的故事,纳入日常教学,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度过童年。

  一砖一瓦陪孩子讲好“北沙”故事

  “粉墙黛瓦下藏着几百年前的青砖瓦缸,宋时窗漏映照着一堆古磨老臼明井圈,元代石马守着清去背影里老木门的咯吱咯吱……”在半湖居士吕校长的笔下,下沙二小散发着古意江南的芬芳。在学校的这6年时间里,他都在努力到处‘淘’校园家具,从宋、元、明、清到民国时期,从龙缸、卧马、石磨到北沙问学钟,每一砖一瓦,每一门一墙,每一草一木,都有不一样的故事。

  “有故事,才会有精彩。”吕校长说,有什么样的故事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讲出什么样的故事,走出什么样的人。他认为,学校应该让孩子们不断做梦,并不歇圆梦。因此,吕校长鼓励孩子们多写故事、多讲故事。下沙二小专门开设了哲学课程,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写寓言故事。整个校园4000多棵珍稀树木,厚朴、杜仲等数百种药材以及几十处景观都是孩子们讲好“北沙”故事的灵感源泉。

  在孩子们的笔下,很多故事颇有趣味。在北沙有个稀罕的宝贝,名叫北沙问学钟,有个小偷觊觎良久想要将它偷走,但太重,无奈之下想出将钟敲碎的点子。可是刚碰一下问学钟就响了起来,小偷想着掩住耳朵就听不见了,于是“掩耳盗钟”的故事上演了。另一边的龙缸、卧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两匹卧马位于东方智慧园中,他们因比谁更聪明吵了起来,在一旁的孔子爷爷却说,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更不该为一件小事吵架。

  对于这两匹卧马,不少孩子还十分好奇,为什么这两匹马不是站着而是卧着?还跑到吕校长身边去问。吕校长说,这是有寓意的。眼下,北沙学子可能是平凡的,但未来,一定能够腾跃天下,成为千里马。

  为了推进寓言教学,学校每年都会开展故事大王比赛、举办寓言节,美术老师教孩子们画寓言,音乐老师教孩子们唱寓言,孩子们则可以扮演寓言中的角色。此外,近期学校还编写出版了一本书——《北沙问学丛书之北沙遇上寓言》。丛书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用教育叙事的方式将学生的寓言故事、教师备课过程、师生成长等趣事一一记录,是师生共同回味校园生活的好物。

  “嘟噜噜农耕园”把课堂搬到大地上、阳光下

  前两天,记者恰好赶上“北沙书院”农耕趣味运动会。这天下午,校园里简直热闹极了。

  农耕趣味运动会除了一些达标项目外,还有众多孩子们喜欢参与的趣味项目。比如一二年级的剥花生、匍匐前进、企鹅漫步;三四年级的指压板运番薯、障碍夹豆接力、滚柚入筐;五六年级的甘蔗接力、同舟共济送甘甜、北沙收获季等。

  在指压板运番薯环节,规定将100斤蕃薯全部运完且用时少者获胜。很多孩子为了多运送点,想尽各种办法拿番薯。怀里抱着还不算,有些甚至用嘴巴咬着一个硕大的番薯迅速跑了起来;在北沙收获季环节,五年级的孩子们用扁担挑起15斤重的南瓜、柚子、番薯等,进行挑扁担迎面接力比赛,距离为15米,用时短的队伍获胜……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实在有趣。

  农耕趣味运动会上,作为道具的番薯、南瓜、甘蔗等,都是下沙二小“自产”的。原来,在不大的校园里,吕校长开辟了有一方12亩的农耕园,这是孩子们视为乐园的地方。全校上下所有人将这里唤作“嘟噜噜农耕园”,一年四季“风景”各不相同。

  农耕园的观察区域里会随着季节种植五谷果疏,油料花卉,药草药木等。当下时节,农耕园里有油菜、绿萝卜、胡萝卜,还有“待采”的草莓。各班级的“自留地”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规划,耕种、施肥、管理、采收,每个环节都由班级里的学生负责。孩子们非常起劲,有的趁着下课时间来看看,甚至假期里都在担心。农耕园还有四分之一是养殖科普观察基地,这里有上百只鸡鸭鹅鸽,还有数十只孔雀、兔子、山羊和家猪,“飞禽走兽”成群结队。

  吕校长把农耕园称为“阳光下的课堂”,他经常到这里来给孩子们讲解各种植物的功效,指导孩子种植花草树木,他希望,孩子能在劳动中成长和收获。“这块地刚开始都是碎石堆,把这里改造成农耕园,一方面利于环境建设,另一方面为孩子们日常的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吕校长说,在农耕园里,孩子们可以观察一颗种子从种下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又能够通过管理“自留地”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他还经常鼓励老师们,利用好这片土地,将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放到农耕园来。有些老师们从中药文化出发,设计了一个金银花课程。首先让孩子们知道金银花的功效,再带孩子们亲手种植金银花,管理、采收到做成药材,每一个环节都由学生主导。语文课上,孩子们学有关金银花的诗歌,美术课上,孩子们学画金银花,数学课上,孩子们算算金银花作为药材能卖多少钱,这样,各学科就由金银花串起来了。

  老师们花心思设计的课程,能够让孩子们进行体验式学习,这对知识的理解十分有利。“我一直倡导,老师要爱孩子,要无限地接近孩子的心田,只有心贴近了,才能彼此信任,互相关爱。”吕校长说,下沙二小不论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课堂教学上、活动和课程设计上,都是围绕孩子转的,因为孩子的成长才是老师最大的快乐。

  如今,吕校长对学校的任何一处风景都如数家珍;未来,下沙文思小学(海达书院)建成使用,新老两大书院将相伴成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