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商大杭商院学生走近传统戏曲文化
2024-05-23 17:04: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李颖 徐圣钧 欣闻)鼓乐齐鸣,长袖盈风,曲尽其妙,动人心弦……5月22日,富阳文化馆市民戏曲艺术社优秀演员与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戏曲爱好者齐聚一堂,听戏、说戏、唱戏,其乐融融。

  《大唐贵妃》《山河恋》《情探》《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碧玉簪》等经典戏曲片段,在老师们的倾情演绎下,尽显戏曲匠之甜美。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戏曲,看懂演员的唱、念、做、打等艺术表现手段,越剧第一官生、浙江五大小生之一,著名越剧演员兼导演陈书君现场开起了科普讲座:戏曲演员对人物的塑造离不开一系列的表演手段,这些手段通常概括为唱、念、做、打四个方面,习惯上把它们叫做“四功”。演员扮演一个角色,这四个方面必须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是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陈书君不仅讲功,也讲史。戏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为搬演故事、塑造人物服务。早在汉代百戏中就有通过武术和杂技表演简单的故事,唐代盛行歌舞,宋杂剧把歌舞、戏剧、杂耍集于一台,元杂剧在表演上已有简单的武打,明代在声乐和舞蹈技艺的结合方面渐趋完善,大致到了清同治、光绪前后,一个以唱念做打多样统一的完整艺术形式才臻成熟。

  陈书君专业的唱腔令师生们沉醉其中。一切源于江南,一切美于江南,越剧作为国家级非遗,唱尽人间百味。

  在陈书君和戏曲艺术社演员老师们的鼓励下,现场的同学们禁不住化身票友,试穿上华丽戏服,画上精致脸谱,在阵阵锣鼓声中,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舞,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和戏曲人的幸福。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管他君王情也痴……”婉转悠扬的旋律响起,仿佛充满哀怨与柔情的杨贵妃就站在眼前,跨越历史和时空向同学们述说她与唐玄宗那缠绵悱恻的爱情。

  “这场活动真的很有意义,体验戏曲的妆容和服饰,还能跟着老师们学习表演。”“我对戏曲又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学习传统文化这么有意思!”……活动后,同学们纷纷在社群留言点赞。

  “这场沉浸式体验,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戏剧的独特韵味。老师们精心准备了数段经典戏剧桥段的演绎,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戏剧的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浙商大杭商院大学生艺术团指导教师陈乐彦表示。

  据悉,浙商大杭商院不仅参加各种校内演出,还时常下乡村社区参与演出,也会定期邀请专业团队和文化艺人走进学校,让传统文化魅力深深“植根”学生心间。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