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鲁少辛)3月24日下午,杭州市拱宸中学举行了一场以“宸星共同体课堂研讨创新行动”为主题的学科实践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前期宸星共同体课改小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学科实践课堂的典型范式,提升教师对学科实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搭建校际教研交流平台,激活课堂变革新生态。
本次学科实践研修活动有幸邀请到多位专家莅临指导,包括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中学部主任李馨老师、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师训部的董春来老师、和睦小学教导处的李如意老师,以及拱宸中学的副校长沈程,此外,和睦小学的骨干教师团队、星澜中学的代表教师们,还有拱宸中学的“宸光”课改组成员也参与了此次活动。会议由促进教师发展中心叶思宇老师主持。
首先,姚可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钢铁长城》课程。姚老师课堂上的四位小老师展示我国现代国防建设中“钢铁长城”的雄姿,包括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课堂上,姚老师还巧妙地设计了点评环节,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张维玺老师开展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探求地球的体积》课程。张老师通过骑行引出“探求地球的体积”问题,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引导学生回顾球体积公式,并通过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和几何分析等活动。张老师的课堂设计充满了互动性和启发性,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随后,活动进入了高潮部分——宸星共同体研讨环节。宸星共同体分为两个课堂观察小组对两堂课进行分工观察。每堂课从学生任务参与的广度、老师任务布置的有效性和情境创设与应用三个维度进行观察。听课老师为非本学科教师,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课堂观察,分析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杜老师指出姚可老师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学生参与时间长,学习方式多样,解决了课前调查中学生的困惑,并建议凸显思政一体化。李老师指出张维玺老师的课堂,学生不仅亲手操作、体验测量地球半径的过程,更在这一过程中深入探究了数学问题,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最后,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中学部主任李馨老师对两堂展示课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点评。李馨老师指出“学科实践”中最重要的是“学科”,在第三轮课改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革,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教育要顺应时代的需要,超前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向未来。并结合马面裙课程的迭代升级,指出学科实践的原则。
通过今天的实践与研讨,我们不仅对学科实践有了更具象的理解,而且验证了宸星共同体新研修模式的可行性与意义。后续,我们将研讨常态课实施学科实践的策略,各学科实践类课程的内容设置与教学规范要求等。在拱墅区教育研究院的指导下、兄弟学校的协同下,期待我们携手共创教育新未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