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米科诺)近日,继恒生电子的企业参访之后,嘉兴大学書见生涯社会实践团队又迎来了一场精彩的访谈。宋宇菲带着她从传统会计到数智化转型专家的成长经验,为成员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职场实战课。
校友宋宇菲
嘉兴大学财务管理12级学生,复旦大学研究生在读,主要方向是数据分析与财务决策,目前担任堃博医疗财务信息化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业者。
一个财务人的“数智化进阶之路”
宋宇菲的职业发展轨迹极具启发性。财务专业毕业后,她带着对未来职业路径的迷茫,选择从一家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岗位起步。虽然初入职场时也曾认真且按部就班地完成账务处理工作,但内心始终不甘于停留在重复性的事务操作中。
在这段工作期间,她还曾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尝试摆摊创业,这段看似"不务正业"的经历,却为她日后理解商业模式和业务运营逻辑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年底,想要从传统财务核算转型到其他岗位,就海投了杭州招聘市场上80%的财务BP职位。说实话,当时对Business Partner的职能定位还比较模糊,但凭借不错的面试表现顺利获得了机会。"宋宇菲回忆起自己的职业转折点时说道,"后来集团实施财务组织架构重构,建设资金管理中心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整个财务部门的组织架构做了颠覆性的调整,子公司只保留财务BP岗位,其他基础核算工作全部归集到集团共享中心,财务BP负责协助总经理进行日常经营管理。自此我才真正开始深入了解公司的整体运营体系,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去开展财务工作。"
从那时起,她开始深入接触商机转化分析、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本管控体系、盈亏平衡分析、现金流预测管理以及KPI绩效考核等核心业务。"在小团队里能接触到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这对理解业务底层逻辑和价值链管理非常重要。"
2022年,已经全面掌握财务BP的工作逻辑,并在前公司取得了扎实业绩成果的宋宇菲,选择跳槽至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在这里,她主要负责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梳理数据源头治理,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统计口径,打通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业财一体化。同时,她还主导构建了多维度的管理驾驶舱和经营分析模型,使数据分析能够更高效地支持销售、供应链和研发等关键业务模块的决策支持。
历经三年的持续优化迭代,她成功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高效、可扩展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这套体系不仅提升了财务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财务数据与经营数据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有效驱动了企业的业务发展与战略执行落地。
"每一次跳槽都是重新出发,关键是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和学习心态,而不是盲目等待机会或者为了逃避现状而被动跳槽。"宋宇菲的这句话,给正在职业迷茫期的同学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数智化时代,财务人如何实现“不可替代”?
谈到AI对财务行业的冲击,宋宇菲的观点既现实又具有前瞻性:"智能财务机器人和RPA流程自动化如今已经能够处理许多传统的财务核算工作,比如自动从ERP系统获取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凭证处理、账务核算和财务报表自动生成等标准化作业。"
但她也强调,AI在处理复杂财务职业判断时仍存在局限:"例如金融工具的分类与后续计量、资产减值测试、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构建、各类会计估计和计提事项的评估等,仍然需要依赖财务人员基于会计准则的专业判断和风险评估能力。这些复杂的会计处理往往涉及多维度的业务考量和监管合规要求,远非简单的模板化操作所能应对。"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财务人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宋宇菲的建议是:学会与AI协作,而非被其替代。
"传统财务会计主要面向资本市场和监管机构,侧重于GAAP合规性与信息披露工作;而管理会计则直接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核心在于通过商业智能分析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业务洞察,构建预测模型,驱动经营决策优化。"她特别指出,在数智化时代,这种基于业务理解与战略思维的数据分析能力,是AI目前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所在,也凸显了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在数智化时代的战略重要性。
宋宇菲还分享了自己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经验:"现在企业最大的挑战是数据治理体系不完善,从数据采集、ETL处理、数据仓库建设,到KPI指标体系构建,以及如何将指标转化为决策支持等环节都不够清晰。大数据时代具有数据体量大、数据类型多样化、数据生成速度快的特征,如何通过有效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分析,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管理洞察,是未来财务人员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应届毕业生,宋宇菲建议:"不能仅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思维来应对未来的工作挑战。而应建立数据标准化与治理规则意识,掌握商业智能工具的应用,将看似零散、无序的业务数据转化为驱动决策的有价值信息资产,构建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这正是财务人在数智化时代应当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
关于“终身学习”的思考
"现代财务人员最核心的能力是持续学习和知识迭代的能力。这不仅是专业技能的学习,更是在工作中面对复杂业务场景时的综合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宋宇菲特别强调持续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她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论:"我会持续关注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前沿动态,系统学习新的分析工具和技术栈。例如Business Intelligence可视化技术,通过ETL数据抽取、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构建多维数据模型,输出Dashboard仪表板和可视化分析报告,可以直接识别业务经营的关键痛点和增长机会。这种数据科学技能在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关于学习渠道建设,宋宇菲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如今的在线学习平台和知识付费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前瞻性的能力建设,持续提升专业竞争力。关键是要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架构和技能矩阵,而不是碎片化地学习一些表层的操作技巧。"
谈到职业资格认证,她也有独到的见解:"考证确实有助于构建结构化的专业知识体系,在学术阶段和职业发展路径规划中都具有重要的基准作用。面对CPA、CMA、ACCA、FRM等众多的资格认证选择,关键在于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轨道的那一个。不必盲目追求证书的覆盖面,而应结合自身的能力发展阶段与长期职业目标,做出更加理性、战略性的投资决策。"
企业用人趋势与职业规划建议
关于当前企业人才招聘策略的变化,宋宇菲观察到一个显著趋势:"AI时代,企业对标准化作业、流程性操作岗位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少,人力资源配置更看重候选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探索精神,而不仅仅是硬技能和专业知识储备。在人才甄选过程中,虽然专业胜任力、工作履历和技能清单给予一定的评估权重,但更关键的考量维度是候选人的思维范式和创新思维能力。"
她进一步强调:"在任何组织环境下,员工的认知模式和创新思维都是核心竞争要素。企业希望员工具备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按照SOP标准作业程序执行任务。只有那些具备钻研精神、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人才,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持续突破能力边界,在组织变革中始终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关于高等教育的价值定位,她深有感触地表示:"大学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术环境,让我们有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之外,更要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认知能力。"
宋宇菲建议学弟学妹们不必过度焦虑职业生涯规划:"与其对未知的职业路径产生过度焦虑,不如专注于当下的兴趣驱动和热爱的领域深耕。在合适的时间节点把眼前的项目和任务做到最优,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自然会逐步清晰。"
宋宇菲认为,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生态中,敢于探索和试错,保持持续学习的适应能力,比过早追求职业稳定性更重要。30岁之前是职业试错成本最低的黄金阶段,企业容错机制和时间窗口都更宽容,应主动跳出舒适区域,积累多元化经验、打磨核心能力。而真正的职业竞争力,来自不断构建并内化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矩阵,才能避免陷入"为了工作而工作"的被动执行状态,在未来职业选择中始终保有主动权和议价能力。
宋宇菲的职业发展轨迹不仅是一段个人能力迭代的成长历程,更是数智化时代下财务专业人士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她用自己的实践经历证明:在技术快速迭代、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中,唯有保持持续学习、主动拥抱变化、保持独立思考,才能在行业变革中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实现职业价值的持续突破。
团队成员米科诺说,她深深感受到了时代变迁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在AI浪潮下,财务人员要主动拥抱变化,成为数据分析师和业务伙伴。”
另外,宋宇菲关于"30岁之前多尝试"的建议也很实用。年轻时试错成本相对较低,正是探索和积累的黄金时期。无论是什么专业,关键是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保持好奇心和学习能力。
团队成员陈雯雯也深有感触,她说:“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这次分享会让我对行业未来有了更深理解。”面对AI时代,唯有保持学习、提升数据能力,才能从“事务型”向“战略型”转变。“未来我会更注重技术与实践的结合,在变化中探索HR的新价值,助力组织高效发展。”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中宋宇菲毫无保留的专业分享,团队成员们内心涌动着满满的感悟与收获,那些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解仿佛一束光,照亮了大家前行的道路。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