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千茹 摄影:施欣怡 胡哲哲)昨日,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宁波财经学院“溯昀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携手博物馆,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点亮先民智慧·漫游非遗之光”的深度研学之旅。古老的河姆渡文化与现代青少年的互动,让沉睡七千年的文物“活”了起来,也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溯昀文化”团队成员的讲解。看着眼前千年前的文物,仿佛穿越时空与先民对话。博物馆内,古老的稻作文化、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生动讲述着先民智慧的“活教材”。小学员们在非遗馆内亲手扎制灵动的鱼灯,光影摇曳间,重现了古时“鱼灯照海”的盛景。
“我们希望通过‘研学+体验+传播’的创新模式,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实践团负责人李炫乐说,“当孩子们看到文物、亲手制作非遗艺术品时,他们对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从河姆渡遗址的文明探源到象山石浦的非遗深耕,“溯昀文化”团队的探索从未停歇。在象山石浦,大二学生徐国程带着团队与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实践服务团结成合作同盟,共同探索“金融+影视赋能非遗”的创新路径。
“非遗传承不仅是对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文化自信的传承。”李炫乐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文化自信,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朱陈渐 赵韵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