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校长专访 | 雷兴荣:教育,让人生更美好

       2023-12-18

  人物名片

  雷兴荣,高级教师,杭州市钱塘区临江新城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长期扎根农村,甘做农村教育的守望者,致力于振兴乡村教育。于他而言,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他始终秉承“教育,让人生更美好”的教育理念,关爱学生,善待教师,努力为师生发展赋能。他用满腔热情书写教育担当,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校长金句

  教育应该是两张画面,一张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另一张是孩子们认真的模样。笑脸的背后是幸福,认真的背后是成长。教育,让人生变得美好。

  ——雷兴荣

  在杭州最东端,有一所现代化公办小学,紧邻杭州湾出海口,她就是杭州钱塘区临江新城实验学校(下简称“新城实验”)。


  与钱江潮涌关系密切的,还有这所学校的现任掌舵人雷兴荣。他是浙江衢州人,2019年举家从钱江源来到钱江尾,成为钱塘6000多位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2021年,雷兴荣接受组织安排,跨过钱塘江来到临江,担任新城实验的校长,虽然路途遥远,但他把“早上迎晨曦,傍晚追晚霞”视为上下班路上独享的美好。“为了我上个班,市委、市政府建好了江东快速路和过江隧道,挺好的。”雷兴荣开玩笑说。


  雷兴荣总调侃自己是钱塘教育的“新兵”,可自1997年从事教育至今,他已为教育事业贡献27年,这其中有20多年的时间,他始终扎根乡村教育,虽平平凡凡,但每走一步,可谓铿锵。

  新城实验的生源99%以上都是新杭州人,于是,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促进学生、家长融入和扎根杭州是雷兴荣持续努力的方向。这两年,他凭借二十多年乡村学校工作和治校经验,在新城实验实施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由点及面的举措,开启了他心中“教育的最高价值是促进人的幸福”的新行动。

  走出农村,回到农村

  一颗初心敦促前行

  雷兴荣是在浙江西部的衢州市常山县五联村长大的,他的父母同大多数乡民一样,是勤勤恳恳、本本分分的农民。

  从小他就常听父母说起,“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靠读书能够走出农村,不再像父辈一样整日整年地劳作在田间地头。因此,被寄予厚望的雷兴荣年幼时便暗下决心,要通过努力学习走出乡村,拥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


  读小学时,雷兴荣的班主任蒋其海是一位资深老教师,十分用心。每每看到年过半百头发有些发白的老师,每天就着昏黄的灯光备课、批作业到很晚,他内心很感动,久而久之也对教师这个职业心生敬意。

  中学时,为了取得理想成绩,他时常要学习到晚上十一二点,寝室熄灯了便躲在厕所里看书。虽努力并未间断,但难度逐渐提高的学业还是绊住了他的脚,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也让他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信心。“就在我想放弃的时候,数学老师李新良发现了我的为难之处,不仅给我各方面正向的引导,还让我当了数学课代表,让我重拾对数学的兴趣。”雷兴荣笑着说,老师的举动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励,最终他不负期望,顺利地考上了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

  “可见,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一个优秀的老师是可以改变孩子人生的。”雷兴荣意味深长地说,他的老师们就是用实际行动让他坚信,好的老师可以打破生源差的困境,“我也想成为这样的老师。”

  1997年,刚从中师毕业的雷兴荣被分配到常山县龙绕中心小学。走出农村的他又回到了农村,这一次,他学得一身本领,以一位人民教师的身份归来,站上了讲台。此时的他,还未想过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只想把当下的教育教学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农村小学师资紧缺是常态,他便成了一名包班老师。每天晚上,他要把第二天的板书提前写好,备好数学和语文两门课,再把要用的彩色粉笔等教具准备好。课余时间,他常担起“大家长”的角色,为孩子们讲故事,带孩子们春秋游。时常工作到夜里的模样,像极了他儿时的老师。

  有一次上课,他发现平日里一直十分专注的班长总走神。问其原因,班长的回答让他心里一慌:“雷老师,这节课我没听懂。”雷兴荣突然感到有种挫败感,自己那么用心备课,孩子竟然没听懂。“后来我反思了,我的讲课方式实际上并不如我所想的那样足够清晰明了,也并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听明白。”雷兴荣说,从那以后,他始终提醒自己,要不断打磨和革新上课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立足乡土,破冰解难

  一瓢热水暖热娃心

  2012年7月,根据组织安排,雷兴荣担任常山县新昌小学书记、校长。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了解后,他发现,这所地处偏远山区的小学,留守儿童多、离异家庭多、贫困家庭多,要在这里提升教学质量,让孩子们都得到良好的教育,于他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

  为了进一步掌握孩子的家庭情况,雷兴荣和老师们翻山越岭、走村窜户,走访家庭、摸排情况。因为地处山区,有时进村只能沿着靠山坡的公路走,一边是陡坡,一边是深涧,一旦遇到山体滑坡,时常当天进村第二天才能出来。

  可是,这样艰难的走访,还是持续了多年。在访遍了全校500多个家庭后,雷兴荣带领老师们开展了一系列暖心工作:为特殊学生一一建档;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让孩子们能定期和在外务工的父母远程视频;建立代理家长制度,尽可能用老师的关爱来弥补孩子们缺失的父母亲情;开展暖春行动,多方为家庭贫困孩子寻找爱心帮扶……


  回想起这些家庭和孩子,雷兴荣不禁一股酸楚涌上心头,“有些孩子的家距离学校很远,最远的超过25公里;有些孩子的家庭很困难,因为父母离异或家人大病,总是令人心疼。”

  山村比较分散,交通不便,每年都有200多个孩子是要住校的。一次夜间巡查学生寝室时,雷兴荣发现很多孩子不愿意洗脸、洗脚,整个宿舍弥漫着臭脚味儿。通过了解,原来是天气渐渐转凉,一些孩子不愿意洗脸、洗脚,同时因为冬天的山里会更冷一些,很多孩子的手上、脚上和脸上都长满冻疮。在与老师商量后,雷兴荣决定启动“暖冬行动”: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安排党员教师每天早、晚为住校的孩子们提供一瓢热水。有了热水以后,孩子们愿意洗脸、洗脚了,脸上的冻疮也渐渐不见了。

  小小的一瓢热水,拉近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距离,雷兴荣也成了孩子们心中时刻为他们着想的好校长。后来,在调离这所小学后,一位退休教师告诉他,当地有孩子在找他,“你知道我们的雷校长去哪里了吗?”“他什么时候回来呀?”


  其实,类似这样的话雷兴荣听过不止一次,有时遇见以前的学生家长,还能聊起孩子们念着他、挂着他,甚至有曾经他教过的孩子说“想登报纸找他”。“每次听说孩子们在想我找我,我就会内心一紧,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雷兴荣说,教师的生活很平淡、很普通,但因为孩子们的存在,便有了富足的精神。

  2016年,雷兴荣调至球川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山环成球,水环成山”,球川因此得名,这个依山傍水的千年古镇不仅藏着诸多特色美食与人文古迹,也藏着常山县规模最大的村小。雷兴荣到任后,因地制宜,创新性地掀起了“劳动教育之风”,开设了球川豆腐制作、常山贡面制作、三十六天井木雕体验等丰富的劳动体验课程,深受学生喜欢。


  来杭州之前,他在常山当了十年的校长,在教育局也工作了近两年,所处的环境不是偏远山区,便是情况复杂。这些经历让他逐渐形成了一种“知难不畏难、知重敢负重”的性格。

  统一思想,整备队伍

  一桌真情奋楫笃行

  2021年8月,他接受组织的安排,接过了新城实验的接力棒,再一次扛起“艰难”与“薄弱”的难题。

  新城实验处工业园区,与杭城的大多数学校有所不同,因为1000多个孩子当中仅有6个孩子是大江东本地人,其他都是来自全国各地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杭州人,其中还包含苗族、土家族、白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的学生。


  接棒之前,关于学校“生源基础差、教师队伍薄弱,家长文化层次不高”等情况,雷兴荣都有所了解,也做过深入思考,尽管现实困难颇为棘手,但他认为,事在人为,决不能以摆烂的心态“破罐子破摔”。

  来到新城实验后,雷兴荣最先经历的,是与教师们的磨合期。由于学校原归属萧山区管辖,相对偏远,导致名师请不进、骨干留不住、理念不够新等现实问题长期存在,这也使得教师们普遍“信心不足”。


  刚到新城实验时,雷兴荣经常能听到三句话:“雷校,我们以前就是这样的”“雷校,我们担心老师有想法”“雷校,我们这批学生已经没有办法了”,他笑着把其称之为“临江三说”。

  随后,雷兴荣就做了第一件大事——“统一思想”,整备一支共克时艰的教师队伍。思考再三,他向老师们发出了“临江三问”:“我们以后还这样下去吗”“我们不担心家长有想法吗”“我们哪一批学生才会有办法呢”。

  “面对困难,我告诉老师们,每一次只需要‘前进一名’,超过前面的那一位就可以。”雷兴荣以“临江三问”为导向,顺势实施了一系列转观念、强责任、提师能的举措,增强教师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年来,他坚持经常和教师谈心谈话,解决实际困难,并积极实施优秀教师“引招工程”。近两年,在雷兴荣的努力下,学校先后从区外引进省特级教师1名,省教坛新秀1名,招聘应届优秀硕士毕业生10名。此外,学校还成立了红石榴学院和红粉笔学院,旨在加强干部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培养。

  雷兴荣说,教师校本培训平台之所以取名为“红粉笔学院”,是源于他的偶然发现。在一次课堂调研时,他惊讶地发现,不少孩子书写很不端正,让他更为诧异的是,不少老师也有不小的书写问题。于是,他在全校推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师粉笔字集训活动。


  一年后收效明显,教师间的反响也极佳,粉笔字集训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书写水平,更增强了他们为人师的自信心。“下笔有‘神’后,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作业优化、班级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这让雷兴荣很是欣慰。现在,老师们心中充满一股劲,在校内能够“思想一条心、工作一盘棋、生活一家人”,在校外则能有底气地说“我是临江的老师!”

  待同事如家人是雷兴荣一直以来的作风。他肯定地说,有教师的幸福,才会有学生的幸福,一个不快乐的教师是不可能传递快乐的。这源于他的教育经历。他最初工作的村小,整个学校的老师一张桌子就能坐得下,他同这“一桌”十来位老师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受此影响,他在当校长以后,也一直在学校传递和营造一种理念: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校长之间应该是一种“家庭式”的关系,如同家人一般。


  雷兴荣始终认为,校长最大的本事就是让中层干部变得有本事,中层干部最大的本事就是让教师变得更有本事。一个好校长意味着一所好学校,因此,作为校长,他既要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更要关心教师的思想情感。

  不忘本色,增添亮色

  一江秋水扬起新帆

  雷兴荣到任后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关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细节。

  他谈到,曾经有一位学者问他:“你们学校里有没有什么温暖的故事?”“我和他说,学校里最不缺的就是温暖,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雷兴荣回答到。

  在新城实验,有一个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候学大厅——朝夕候学室,这是雷兴荣专门为一群特殊孩子打造的安全舒适的等候与学习空间。原来,学校里有一群“早六晚六”的孩子,他们早上六点左右到校,晚上六点甚至更晚才有家长匆匆来接。他们是这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大多数学生的缩影。


  于是,雷兴荣在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情况展开细致调查后,将大家的难处和建议一一汇总。“家长没时间,那就由我们来。”孩子和家长面临的现实困难雷兴荣看在眼里。针对各项问题,他举全校之力展开行动:在校内开设了“朝夕候学室”,开设学生暖心早餐,启动美好家校创建等系列举措,一经实行便好评如潮。

  “不仅要做,还要坚持做,更要做好。”雷兴荣举例说,学校每天会提供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特色早餐,除了馒头、包子、面条、米线、馄饨等“主角”,还有玉米、紫薯、鸡蛋、肉串等精美的早餐“搭档”,不仅要让孩子吃饱,也要让孩子吃得好、吃得开心,“我们事先调查了孩子们的口味和偏好,再进行营养搭配,制定了一份符合大多数学生口味的早餐菜单。”


  此外,基于孩子们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情况,雷兴荣主张在校内开设民族特色教育校本课程,组建“竹竿舞社团”“扎染与蜡染社团”等,打造“红石榴”民族教育品牌,并充分利用学校民族文化馆,展出民族课程成果、相关荣誉、学生及家长捐赠的代表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物品等,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归属感、融入感与获得感。


  “打造杭州农村教育共富典范学校”,是新城实验的办学愿景,这个写在学校校史馆中屏风后面的几个粗体大字,雷兴荣鲜少对外提及,而是下定决心“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去发展,去实现。因为他知道,教育唯务实而美,唯真做而美。

  近两年,雷兴荣与教师们一道,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及时启迪孩子心灵,温暖其成长之路,竭尽所能为他们的童年保底色、添亮色,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教育的幸福与美好。


  结语

  “挺好的”。这是雷兴荣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既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工作状态,又诠释了一种律己涵容的处世态度。

  “教育是让人生更美好的事业。”三年来,新城实验从内到外发生了许多变化,校园建筑换上了更具活力的橙色,教师队伍从观念到行动都有了向上向好的转变,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度显著提升,学生的各项成绩也取得了巨大突破,正以一种奋发的姿态稳步前行。

  “我愿以一颗教育之心,不负学校发展,不负家长期盼。”雷兴荣直言,校长于他而言从不意味着荣耀和风光,而是更大的责任。

  凑近看,他的白发生了不少,但他却笑着表示“岁月催人老”。是啊,可他心中“让每个孩子都幸福”的愿望能抵岁月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始终。”雷兴荣如是说。(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频道;作者:陈显婷 占尘雪)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