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寻宝·寻根·寻信仰——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医药青年开展医药文化溯源实践
2025-07-17 09:29:00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通讯员:张炯炯)7月14日,慈溪新浦镇六塘南村和黎明村里传来孩子们阵阵欢声笑语,来自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的“药行千里”和“药管家”社会实践团队的学生们在这里开展专题讲座,将宁波医药文化发展历程、安全用药常识化作生动易懂的语言,100余名乡村少年听得津津有味。

  这是团队“寻宝、寻根、寻信仰”活动的实践环节之一。此前,团队已围绕宁波地域医药文化形成发展等开展了深入调研、走访等,致力于甬派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寻宝:器物无声,见证仁心济世之路

  团队走访了宁波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宁波药商博物馆等博物馆,通过参观馆内收藏的泛黄账本、老式制药工具等展品,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宁波医药文化的历史脉络。从康熙年间的冯存仁堂“存济之心”,到童涵春堂、张同泰号的经营痕迹,再到项松茂创办五洲固本皂药厂的历程,这些实物展现了宁波医药人“以义为利、以药济世”的经营理念。

  期间,团队还搜集了十余件散落在民间、反映甬派医药发展的老物件,并采访了多位老药工、传承人和名医后代。寻宝之旅,让“诚信为本、精益求精”的行业追求,从历史深处走入青年心间,成为可感可知的精神传承。

寻根:甬潮激荡,溯源历史与时代脉动

  团队重点了解了药商代表卢绪章、项松茂等红色医药人的事迹。调研不仅关注历史,更着眼于当下。团队采访了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厥祥,他充分肯定了开展医药文化溯源实践的意义,告诉同学们“文化不是药,药在文化中”,精辟指出调研方向;在明贝堂中医馆,企业技术副总陆元勋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宁波中药产业依托深厚商业传统、海洋养生文化及普遍重视的“药德”所形成的发展优势;在慈溪市委党史研究室王孙荣老师对话中,同学们了解了慈溪乃至宁波地区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历程,学习“寻宝”方式方法;新派中医游进松医生则肯定了本地中医文化的良好前景;通过系列走访,团队整理形成了《宁波医药文化资源一体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创新路径研究》《向海而生——甬派医药文化的传承样板研究》等调研报告,系统梳理了甬派医药依海而生、兼容并蓄的特点,宁波商人的开拓精神、中医的整体观以及传统药堂对工艺的严谨态度,每一次对“根脉”的触摸,都是青年们对医药专业身份更深切地认同。

寻信仰:丹心映照,赓续红色薪火

  团队对宁波医药人的典型事迹进行了梳理,这些事迹展现了医药工作者服务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与担当,给青年学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团队成员们表示,这份责任与担当为青年学子点亮了信仰的灯塔,并积极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在社区开展科普宣传、入户帮助居民整理药箱、设立过期药品回收点等工作,针对“误服过期药”和“药物污染”等实际问题,用实际行动守护居民用药安全,践行医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团队成员们用脚步丈量理想,将甬派医药“仁心济世”的古训,淬炼为守护甬城人民用药安全的现代担当。

  “药行千里”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这场暑期社会实践,是青年医药人对甬城医药文化宝库的深度探寻,是对医药文化根源的追溯,是对崇高红色医药精神力量的汲取,更是知识的落地生根。未来也将持续发挥专业所长,致力于甬派医药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发展创新,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时代沃土中,焕发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朱陈渐 赵韵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