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小至一颗螺丝,大至一架飞机,我们生活中所见所用的万千物品,其制造过程都离不开一台最基础的机器——机床。近日,中国教育在线的微光社小记者团来到了杭州职业技术大学友嘉机床博物馆,从古老的机床原型一路探寻到今天的智能机床,感受工业背后的神奇力量,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有哪些收获吧。

研学日志摘选
杭州市澎汇小学205班 于卓毅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友嘉机床博物馆。虽然天空中乌云滚滚,飘着濛濛细雨,但是我很兴奋!

走进机床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屏幕,正在播放机床博物馆的历史,机床工作过程,机械臂工作过程。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看到了好多大大的机床,讲解员哥哥告诉我们它们可以造出车轴、枪管、各种各样的饮料瓶,还可以做成人体关节。它现在的加工精度能达到1微米,只有1/50头发丝大小。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去了,我们就要离开了,这次参观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强大,相信以后我们能在生活中看到更多机床加工的产品。
杭州市凌云小学308班 王昕诺
今天,我们去了友嘉机床博物馆参观。这充满知识的地方,让我好奇的东看看西瞧瞧!
其中我记得有一块牌子上写着机床制造工艺,上面的介绍写着:数控机床是由机械结构与主轴、换刀、进给、控制器、护盖与护罩等关键零组件及周边系统组成。调整、校正与配合是装配的重要程序,科学方法和工匠精神,决定机器产品的精度和性能。这有点深奥,但我还是试着尽量去理解。我想这就是机床的神秘吧!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微米的概念,1微米等于0.001毫米,车床加工竟然能精确到微米级。用几个例子来理解一下微米:一枚回形针的厚度是0.8毫米、一张宣纸的厚度是0.03毫米、纤维纱的厚度是0.006毫米、人的一根头发厚度是0.05毫米、一张报纸的厚度是0.08毫米、一枚绣花针的厚度是0.6毫米。这1微米原来是这么小呀!讲解老师说精密就是价值,就是竞争力。嗯,我们国家的机床肯定很有竞争力!
除了这些,还有用机床做的三潭映月、机器人、冰墩墩等模型。我想,这大概就是老师说的微米级的应用吧。
这一天,我收获了这么多的知识,我可真是开心呀!
杭州市大关中学附属小学303班 王佳琳
今天,妈妈带着我去参加微光社小记活动——参加友嘉智能制造学院,里面有两大部分:友嘉机床博物馆和实训基地。
首先进入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第一台FCNC—100卧式机床,制造年份:1985年。它的特征:简夹式主轴机构,可以搭配自动送料到达省人操作。第二台是FMV—800立式加工中心,制造年份:1985年。

第三台机车可厉害啦!它是:MCV—OP立式加工中心,它的年份是这四台机床中最早的—1980年!它的特征:采用高刚性的米汉纳铸铁成型的硬轨机,采用高阶数位控制器,精密C3级丝杆,位移速度20M/min,精度达0.001毫米内的高效能机器,适合于精密模具加工及汽车产业。
最后一台是:CT—200卧式车床,制造年份:1997。它的特征:高刚性的构造设计,X、Z轴的主轴和高效的加工软体,为客户创造高节能、高精度、高速度生产机种。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来到了第二部分—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立刻着10个词:一丝不拘、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志存高远、坚守信念、心怀“目之大者”、敏于求知、锤炼技能、涵养“工匠精神”——我们也要时刻准备着,坚持时间管理,克服拖延。养成“勤学善思,励志笃行。”的好习惯!
杭州市文渊小学401班 林芃铭
一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被一个巨大的机床模型给吸引了,看起来就像真的一样。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床整齐地排列着,有大有小,形状各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个巨大的机器前,这座布满铆钉的庞然大物,像位沉默的钢铁巨人。大家都好奇地问那是什么,讲解员笑着说:‘‘这是机床,这是一个老式的机床,叫横式机床,你们看这里有很多按钮,这叫……"大家仔细地听着讲解员的认真讲解。
接着我们来到另一个馆区参观,这里展示着机床的历史,每一台机床都是其中鲜活的篇章,静静诉说着不同时代的辉煌与沧桑。讲解员指着旁边的机床一一介绍:‘‘这叫立式机床,这是……"
我们又来到另一个馆区,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里面摆满了机床做的东西,居然有直升机模型和变形金刚,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
很快我们来到最后一个馆区,里面展示了机床与生活。机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现在坐的飞机、汽车、列车、织衣机都是机床做出来的,就连我们用的手机和塑料瓶的模具也是机床做的。
尽管这次参观时间很短,它让我收获颇丰。不仅让我对机床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更让我感受到了工业文明的魅力和力量。
萧山区新街第四小学402班 孙睿航
在一个愉快的周六早上,我走进了位于杭州职业技术大学内的友嘉博物馆,一场工业设备的奇妙之旅就此开启。
一踏入展厅,两台1985年的机床率先吸引了我的目光:卧式的FCNC-100机床,以水平线为基准,曾是制造枪管的“利器”;而立式的FWV-800机床更令人惊叹——它的X、Y轴能灵活运转,加工精度高达0.01毫米,连锋利的陶瓷刀都是它的“作品”。更特别的是,这台机床采用高刚性的米汉纳铸铁打造,沉稳的质感里藏着老设备的匠心。旁边还有一台1997年出厂的CT-200机床,也是卧式机床,虽然比前两台“年轻”些,却也是工业发展的鲜活印记。
随着参观深入,我发现这些机床远不止“制造零件”那么简单:U-600机床能精准加工出可乐塑料瓶的模具,让日常的饮品包装有了形状;FTC-260与VMP-32SA两台设备更是“多面手”,既能生产食品配件,又能打造纺织行业的柔性零件。讲解员说,这些机床都有着“高节能、高精度、高速生产”的特点,看似冰冷的金属设备,其实是支撑生活与产业的“幕后功臣”。
走出博物馆时,我仍沉浸在工业技术的魅力里。这场参观不仅让我认识了不同类型的机床,更读懂了“制造”二字的重量——从枪管到日常用品,从精密零件到生活模具,这些沉默的设备,正是连接工业与生活的纽带。
这一趟博物馆之行,不仅拓宽了我对工业领域的认知,更让我感受到:每一台机床的运转,都在制造我们更便利的生活。
大关中学附属小学601班 李颖姿
食、衣、住、行是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医疗和通讯则让我们的生活品质愈来愈好。完成这六项生活用品“工具、设备、零件、模具等,必一仰赖机床来实现。机床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更便利、更精致的物质品质和精神文明的提升。今天,我们跟着老师,走进机床博物馆参观。

进入第一个展厅,我们首先看见的是一台样式十分古老的机器,老师告诉我这是FCNC-100卧式机床,是1985年生产的,像枪就可以用它来制作。
再往里走,就是1985年生产的FMV-800立式加工中心,可以制作汽车发动机、蜡像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也伴随着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来到了五轴卧式加工中心。据说它可以以最高性能实现最高精度,具备个性化配置,最大柔韧性以及上料方式多样等特性。

继续向前参观,在一排排天蓝的展示栏上,可以看到有许多学生们做的小火车、钢铁侠等小玩意儿,非常有意思也很有创意。这次参观,通过对机床的认识,让我看见了生活中不可缺少但很难发现和学到的新知识,收获满满。
(责任编辑 吴文建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