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6GMAT模考 这些你必须了解

http://en.jybest.cn  MBA中国网    2016-07-29    

 

  特别提醒:科学填报志愿比取得好成绩更加重要。考试结束了,尽快估分选大学、确定志愿吧。请点击这里,帮你解决!

   要想确保最终能取得较高的GMAT成绩,就要在GMAT考试之前进行大量的备考,通过模考来检测自己的GMAT备考程度,不知道大家对模考了解的多不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GMAT考试模考。
  一、GMAT考试模考的定义
  GMAT模考就是考生在参加GMAT考试之前通过一些模拟考试界面或环境的软件,对考试形式进行一个复制。通过参加模拟考试真实形式的考试,来检测自己的实战水平。
  二、模考GMAT成绩如何保持公正
  1、正确选用模考软件。
  不同的模考软件本身水平存在差异,而除了题目上的区别外,在计分方式也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别。
  1)Prep:GMAT考试官方提供的免费备考软件。GMAT备考的王道,是考生模考必选软件,据说是与真实考试成绩最为接近的模考软件。考生可以在备考前先做一次,然后到考前一个月左右再模考一两次。
  2)Kaplan:是美国很大的GMAT辅导机构开发的软件。Kaplan的模考题目质量还是可以的,在尽量模仿prep的思路,模考的界面和实战的界面也非常相近,但考生普遍反映题目难度比Prep要难,可参考使用。
  3)《ETS GMAT POWERPREP 3》:该软件的界面与真实考试的界面完全相同,可以用来观察、适应题目的出现方式(字体大小,每行字数、滚动条)等。里面的题大部分都是prep和OG的老题,可用于检测和增强信心。
  2、保证模考质量。
  1)正确选择模考的时机。
  考生才开始复习没多久,复习进度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就反复参加模考来比较得分,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样的模考成绩并不能体现出你的实际水平。在此特别提醒大家,参加模考应该是在备考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的工作。
  2)保证模考质量。
  很多考生在GMAT模考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模考的要求,比如没有按照模考的节奏进行,考试过程时断时续,中途老是开小差;考试解题不客观,中途暂停查看部分题目的解题方法,考试结果失真等。建议大家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给自己的考试一个合格的答卷,而不是投机取巧提高分数来安慰自己,这样的成绩也没有意义。
  3)保证正常状态。
  在考前考生要将自己调整到正常的考试状态,不要因为是模考就放松要求,比如考前喝水、考中不注重休息,这样直到临考前也很难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在模考前就按照考试的标准调整自己的状态,争取找到一个平衡点,为考试做参考。
  三、GMAT模考成绩如何审视
  1、模考后要注重分析结果。
  对于GMAT考生来说,模考是整个备考过程中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模考,考生能更好的认清自身实力,对于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有更为明确的了解。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分别是S(强项)、W(弱项)、O(潜力)和T(威胁)。
  S–擅长科目,一般能达到的平均成绩是多少,是否稳定。
  W–薄弱项,经常会犯哪些错误。
  O–提升空间,哪些薄弱环节提升空间或提高可能性大,重点攻克。
  T–最影响成绩的科目或因素有哪些,怎样尽量减少这些方面的影响。
  通过这种分析方式,考生就能更为清晰的认识自己,有的放矢的做好针对性复习和加强练习。
  2、模考后要重视错误,做好记录。
  以上就是2016GMAT考试必知事项,小编在此建议各位考生都自己建立一个电脑文档用于记录在练习和模考时做错的各类题目,对于一些常犯的错误要特别备注。同时,考生在模考练习时也可以通过做标记来发现问题,比如,在做题时,对于自己很有把握的题目,用圆圈标记;稍有把握但不是很确定就用方块标记;纯靠猜的题目用三角标记。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你思考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策略,随时纠正你可能会犯的错误。在对答案的时候,你可以看看自己不同标记类型的题目分别有多少做错了,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己很有把握但实际做错的题目,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及时发现自己之前不曾注意到的问题。
如有相关问题,可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外语电子周刊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