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召开2019年学校工作会议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2019-04-15  字体:  

  中国教育在线讯 4月10日下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广州校区第一会议室召开2019年学校工作会议,由王庭槐校长通报和布置学校转设相关工作、布置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的工作、布置2018年度新增专业招生准备工作及2019年度拟新增专业申报工作。会议由杨卫华副校长主持,学校领导、院(系)院长(系主任)、二级党组织书记、机关部处正职负责人与会。
  
  王庭槐校长通报和布置学校转设相关工作
  王庭槐校长指出,独立学院“转设”一词最早出现于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系列关于独立学院“转设”的政策导向看,教育主管部门极力推进独立学院的转设工作。2017年,《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指出“对布局合理,条件具备,办学行为规范的独立学院,鼓励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程序,申请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相比之前的政策,不同之处在于,鼓励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而不单单是民办本科学校,增加了独立学院转设道路选择的多样性。
  国家政策的侧重点在于规范独立学院的发展,转设并不是唯一道路选择。但政策却明显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独立学院转设的进程。随着高等教育新形势的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和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分类管理的持续推进,社会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独立学院只有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才能获得健康发展,才能在新一轮高等教育利益格局的变革中脱颖而出。
  面对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作为兼具母体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和灵活市场机制优势的独立学院,我们首先要抓住新的发展契机,迎接挑战,按照高校设置标准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做好规范办学工作。其次,要明确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专业结构的深化和调整,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发展方向,增强自身竞争力。这是我们一直致力不懈的工作,也是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位居全国同类高等学校前列的独立学院的必经之路。
  目前,我校积极推进转设工作,已成立转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我校刘荣海董事长、王庭槐校长及周云书记负责;下设工作小组,由许淑锐副校长牵头。近日工作小组已连续走访多家独立学院,学习转设经验。同时,我校正与母体学校紧锣密鼓商议过渡期协议书,计划于2020年完成转设相关工作。完成转设后,还有几年的过渡期,直到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名义招生的学生毕业为止。
  对于转设工作的开展,王庭槐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领会国家精神,凝聚共识。全校师生要凝聚共识,认识到转设工作与学校发展各项工作的方向是一致的,旨在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卓越人才,走出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二是要加强领导,科学论证,通力合作。转设工作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组织好各单位对标高校设置标准,逐项、逐条、逐点进行梳理,找出差距,积极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办学指标、条件。三是要加强对标建设、自评整改,务求规范。各部门、各院系要对标高校设置标准、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条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各项指标,尤其是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及教学仪器设备、科研、图书资料投入等指标,并结合今年春季工作会议上布置的九项重点工作和各院系的任务清单,严格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良好的要求来重抓建设,努力完成各指标任务。四是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按期保质。进一步“加强规范办学和内涵建设,提质量、上水平、树品牌,着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有特色的中大新华”。
  王庭槐校长布置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的工作
  近日,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地高校需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方案,并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教育部党组。
  王庭槐向与会人员传达《通知》相关精神。《通知》要求: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各地各高校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着眼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针对性,着眼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着眼维护高校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建立健全学校、部处、院(系)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促进高校各级领导干部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单位,工作重点放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体察校情、关爱学生、答疑解惑、解决问题,推动形成育人合力。
  二是明确重点任务。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党委书记、校长,要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深入一线联系学生。高校领导班子每名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每周至少“面对面”接触学生一次。倡导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学生班级、一个学生宿舍或一个学生社团等。学校机关部处、院(系)负责同志,要做到和学生常态化联系交流,具体要求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规定。高校党委工作部门特别是学生工作部门的负责同志,要把一半以上的时间精力放在直接到一线联系学生、做学生工作上,同普通同学交朋友,推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三是强化工作实效。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减少不必要的出访出差,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活动,把时间留在校园里,心思聚焦在办学治校中,精力花在立德树人上。要创新联系方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参加主题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文体竞赛等,拉近与学生距离,成为学生喜爱的人;通过作形势报告、座谈交流、开设讲座等,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成为为学为人的表率;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方式倾听学生诉求、疏导学生情绪,以“键对键”作为“面对面”的有益补充。
  四是严格落实责任。各地各高校要推动领导干部落实联系制度情况实现“三个纳入”:纳入高校干部任用工作重要依据,纳入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重要内容,纳入校、院(系)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指标体系。要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新提任的党委工作部门负责人应有学生工作经历。对联系学生工作不到位或弄虚作假的,依规依纪追责问责,作出严肃处理。
  王庭槐校长布置2018年度新增专业招生准备工作及2019年度拟新增专业申报工作
  王庭槐校长通报,依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9〕7号),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获教育部审批通过,隶属教育学学科门类。至此,我校拥有46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增加了教育学,由8个增加至9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王庭槐指出,目前的46个专业,都要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已有专业特色的要加大力度打造锤炼,新专业要尽快发掘和建设其专业特色。各专业要努力做好课程建设,培植建设“新华金课”,培植“双万计划”专业和课程,争取能进入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尤其像我校省级特色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这样在国内有突出特色的专业,更是可以极力争取建设一流课程、建成一流专业。
  王庭槐强调今年新增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要着手做好招生及新生入学准备工作,体育部、教务处、招生办公室等单位要通力合作,确保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开展。
  紧接着,王庭槐校长对2019年度拟新增专业申报工作作出布置。他指出,拟新增专业申报工作需密切结合“十三五”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及学生的就业情况等进行考虑。他对广东省及我校的学科布局进行了比较,分析了2017年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解读了广东省鼓励高校增设的专业(包含适合广东省产业需求和学校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兴专业、广东省尚未开设的理工类本科专业、广东省未开设的本科工学专业、十大产值或增加值超万亿元产业相关的专业,以及人工智能、基因工程、芯片设计与制造、地方特色文化、新能源汽车产业专业等新专业)、建议暂缓设置专业等。公布了各院系意向申报的新增专业: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食品安全与检测、眼视光学、医疗装备信息管理、管理心理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国际商务、书法学、美术学等。他强调系列注意事项:一是2019年我校拟新增专业申报数量不得超过5个;二是各院系主任或院长应亲自抓好本项工作,严格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如师资、教学条件等);三是申报的专业需符合我校办学目标定位,不符合条件的暂缓申报;四是务必认真填写申报材料,确保材料质量并按时提交。
  学科与科技管理处张玲处长对申报新增专业具体工作进行说明
  会议还请学科与科技管理处张玲处长对2019年拟申报新增专业的具体工作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会议最后,王庭槐强调,201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深入推进之年。我校将继续加强规范办学和内涵建设,坚持以“提质量、上水平、树品牌,着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有特色的中大新华”为工作目标,确保2019年教育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