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继续教育大学生在线> 继教问答 > 正文

科普:专升本有哪些形式?哪种专升本含金量较高?你适合哪种?

随着近些年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专科学生为了扩宽自己职业选择面和就业几率而进行学历的提升。

事实上,专科升本科的途径不止一种,且性质也不同,因此同学们在选择之前,对考试形式以及考试的含金量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我们就具体地来分析一下专升本考试到底有哪些形式?不同考试形式含金量的差异在何处?

其实,全国的专升本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全日制普通高校统招专升本),统招专升本选拔考试属于省级统一标准选拔性考试,考试选拔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的高职高专(专科)应届毕业生

实质是大学专科阶段教育与本科阶段的专业教育的衔接,实行的是3+2模式,即在普通专科全日制学习三年,再考入普通本科全日制学习二年的模式。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即已经获得了专科学历的学生或者在读大专生,通过自考的方式拿到本科的毕业证。

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合格后由主考学院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毕业证,国家承认学历,符合条件者由主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同学们可以通过四种方法获得自考专升本的学历,包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升本、成人高考百(成人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远程教育(网络度教育)专升本、开放教育专升本。

二、两个考试形式的含金量

总体来说,统招专升本含金量高于成人教育专升本,具体的我们可以分别从毕业证书和社会认可度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证书性质不同

统招专升本属于国家计划内统一招录(统招),列入当年普通高校计划,学习形式为普通全日制,享受与普通四年制本科同等待遇。

只有应届大三专科(高职)毕业生可参加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这是专科生升全日制普通本科的唯一途径,机会只有一次!。

成人高考专升本属于成人教育大类,成人高考专升本学历为非全日制学历。

成教专升本分为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专升本等,毕业证印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XXX专业”或“网络教育学院”字样。

2、社会认同度

跟社会认同度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就是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毕业证书上写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得为第一学历。

计划经济背景下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上级是各省市原第一教育局,毕业时颁发的学历是由第一教育局颁发,所以称之为第一学历。统招专升本的学历是普通高校,第一学历是本科;而成人教育升本的第一学历是成人。

这里注意一点,当你参加工作应聘时,许多企业或者用人单位只看你的第一学历。

三、给广大同学的建议

统招专升本属于国家计划内统一招录(统招),列入当年普通高校计划,学习形式为普通全日制,享受与普通四年制本科同等待遇。

成人教育专升本属于成人教育大类,成人高考专升本学历为非全日制学历。因此统招专升本比成教专升本学历社会认可度要高

因此,拿到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无疑很重要的,自考要考的科目多、周期长、通过率低,备考完全靠自己,所以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而成教本科和远程教育本科,含金量相对较低。

作为在校生,还是要以攻克普通(统招)专升本为主要目标。在校专科生要抓住唯一一次提升第一学历的机会,认真应对统招专升本考试,只有通过统招专升本考试,才能进入本科院校进行两年全日制学习,和本科生享受同等教育资源。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111
授权院校
×
关闭
编辑推荐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eol.cn/ceici/e2-wenda-216587.s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sodo@cepsp.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资讯

专题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