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继续教育大学生在线> 自考动态 > 正文

2023年自考如何利用教材复习?

自考教材是自学考试复习备考的基础,有许多考生是第一次参加自考,对于自考教材怎么买怎么使用是一窍不通,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关于自考教材如何利用和购买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如何利用自考教材进行复习?

首先根据考试大纲明确复习任务,选择教材进行全面复习。通过对教材的初步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已了然于胸。下一步就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认真研读教材了。每精读完一章,就要做对应章节的练习题,以检测掌握的程度。作错的题目一定要及时弄清弄懂,并在教材相应的位置用醒目的标记划出,以便日后复习。在精读和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发掘重点内容。一般来说,教材的重点是多层次的,既有全书之重点,也有每个单元之重点,还有每个章节甚至每个问题的重点。同时对于每个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甚至每个问题的重点词和句也不能忽视。只要抓住了每个层次的重点并着重学习、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就能收到以点带面,全面掌握的效果。

当遇到有的教材内容繁多且不成条理时,我会利用图表来理清头绪,从而使知识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制作图表时我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由大到小、层层分解、逐步深入的原则,把每一层次的重点根据其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等构成知识网络图。知识网络图可大可小、可详可略,完全根据个人复习的情况来灵活掌握。在自学中利用图表,提纲挈领,既有利于化繁为简、重点深入,还有利于瓦解疑难、全面把握,对圆满完成自学任务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进入复习备考阶段后,在全面学习教材并进行重点复习的同时,我还专门抽出时间进行模拟训练。训练进行,这样做是为了营造一种考试氛围,上考场时能达到状态。在模拟训练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内容:注意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同时总结答题规律;注意审题,避免文不对题;注意把做错的题目集中起来,此乃薄弱环节,一定要结合教材弄清弄懂并加强记忆,以免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二、自考教材怎么用?

1.第一遍 泛读明大意

①先翻开目录,仔细看一下分布,了解全书的结构,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教材的脉络,然后再开始阅读。

②泛读,就是并不要求一定要把看到的内容都背诵下来,只是做到有个印象,理解性的记忆。

③结合百度网盘的视频讲解,课件,勾划出全书所有的考核重点(没有视频讲解的课程科目,好好利用历年真题,参看)。

2.第二遍 背记勾重点

第二遍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背记,把没有必要的连结性内容去掉,只勾画重点,总结核心词汇,会很有利于记忆。有些同学喜欢默记,我的建议是最好能朗读或复述背记,因为人体对声音的记忆时间远比对文字的记忆时间要长很多,所以我建议可以用手机录下自己的朗读,然后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可以常听听,尤其是偏文科这类的科目,对加深印象非常有好处。

3.第三遍 查缺补遗漏

最后这一遍看书,一般是在考前,这一遍要把前面已经背记好的内容再看一遍,其他没有标注重点地内容,也再快速浏览一下,以备不时之需。理工类的也可以一样的,把一些难记的公式和三角函数值之类的提前整理在一起,随时复习,在进场前最后背一遍。

三、自考教材去哪买?

1.首先在购买教材之前,你需要做的就是登陆各省教育考试院了解你所报考专业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按照所给教材代码和专业名称进行查找教材。

①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的官网,如果不知道官网,就直接百度“XX省教育考试院”。

② 找到导航栏中的「自学考试」,并根据导航找到「专业计划/专业介绍/报考指南」之类的,一般里面就会有相应的教材信息,但各省官网的页面设置不一定一样,一般都能根据导航找到(把所有自学考试底下的导航全点一遍总能找到的)。

③找到你最近考期要考的科目的教材,记录下教材的主编、出版社、版本号等信息。

2.教材购买一般有两个渠道:

①线下书店:前往当地综合类书店或考试专用书店进行购买。

②网上购买:自考书店、淘宝网、京东、当当网、亚马逊等网站,根据所报课程代码、专业代码或者课程名称去搜索。

四、买错教材怎么办?

有些同学在某宝按专业计划里的科目名称搜索教材,买回来却发现跟要求使用的教材对不上号。这是怎么回事呢?

多半是以下三种情况:

① 自考政策变动,教材改版,网购的教材很有可能还未更新版本,同时网购还要警惕盗版,以防内容有出入。

② 有些专业的科目不是全国统考,各省用的教材不同,可能会导致教材有差异。

③在查找课程的时候,有可能产生混淆。比如因为专业名字相同,你报考的是本科,但找到的却是专科的教材。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111
授权院校
×
关闭
编辑推荐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eol.cn/ceici/e2-zikao-234651.s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sodo@cepsp.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资讯

专题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