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继续教育大学生在线> 自考动态 > 正文

2023年自学考试怎么报名?完整报考流程是怎样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是提升自身学历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自考大学应该怎么报名呢?完整的报考流程又是怎样的呢?对以上考生关注的问题,小编做了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一、自考大学怎么报名?

自学考试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两种形式,大部分省份都采取线上报名注册,线下确认的形式。具体的报名注册形式还是要根据考生所在地区的安排决定。

实施网上报名的地区,考生需要登录对应地区的自学考试网上报名网站,预先完成注册工作,随后到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用于缴费的银行卡,按照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报名成功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到自考办规定的线下地点进行摄像和准考证制作领取。

实施现场报名的地区,考生需携带身份证到所在地区的自学考试办公室或报名站办理注册报名手续;携带2B铅笔或蓝黑色钢笔签字笔,用于填涂机读报名卡;提交相关个人资料和证件;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进行缴费,得到打印的考试通知单,通知单上有考试日期、考场和座位号等信息,并在考办规定的时间领取新制作出的准考证。

(小编推荐:2023年4月各省份自考报名费用汇总2023年四月各地区自学考试报名入口汇总表

二、完整的自考报考流程是怎样的?

自学考试完整报考流程:

(一)确定自考省份

每个省份的自考要求都不一样,建议选择常住或者就业地所在的城市报考,方便出行和考试。

例如:在四川就职、居住的本地和外省份人士均可报考四川省的自学考试。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行报考或通过机构(助学点)报考(注:部分省份对户籍有要求)。

(二)确定自考专业

进入对应省份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进入“自学考试”栏目,里面会有各种自考信息,自考新生需要仔细查阅。查询各个自考专业的考试科目,所使用的教材。大家可以选用全国统考自考教材科目较多的专业,相关学习和复习资料较为丰富,更加容易通过考试。

小编建议考生在报考时先确定就读专业,确定专业之后,再根据专业去选择学校。

(三)登录系统注册报名

各省报名系统不同,各自独立。如四川省考生只可进入四川省自学考试管理系统进行注册报名。需要注意的是,自学考试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报名,具体规定考生需要自行查看所在省份考试院公告。

大自考(社会型)考生注册时间在每年的2月和8月份;小自考(应用型)考生需要前往助学点或学校报名后由专人负责考籍注册。

(四)现场确认及办理准考证

部分省份在注册时,需进行现场确认或网上确定、采集照片,为了审核信息获得准考证号。之前受到疫情影响,部分省份暂时取消了现场确认,而是改为邮件链接进行确认。

(五)报名考试科目

需在规定的报考时间内,登录自学考试管理系统选择你要报考的科目及考区,并完成科目报考缴费。

(六)考前复习

大自考是需要自己买书和资料的,小自考在助学点报名后会提供书和复习资料,不需要自己购买。小编建议考生在考前2个月左右开始复习,读教材、看课程、做试卷、查缺补漏,考前一到两周背记重点知识和重要考点。

(七)打印准考证、查询考场

大部分省份均要求考试前10天自行登录自学考试系统打印准考证,当期报考科目、具体考试时间和考场地点等信息都可以在准考证上查看到。

(八)参加考试、查询成绩

在规定时间内到考试地点进行考试,自考成绩一般是在考试后 45 天左右出成绩。需注意的是,开考后15分钟未到所在考场则视为缺考,缺考不仅会影响最终毕业时间,在部分地区还会计入考生诚信档案,所以尽量不要缺考!

在这一门通过之后,重复之前的报考流程,直到考完一个专业规定的所有自考科目。第二次考试就不用重新报名与现场确认了,只需重复报考、备考、考试,直到考完专业规定的所有自考科目。

(小编推荐:自考缺考的影响有哪些?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111
授权院校
×
关闭
编辑推荐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eol.cn/ceici/e2-zikao-300162.s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sodo@cepsp.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资讯

专题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