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继续教育大学生在线> 自考动态 > 正文

春季自考如何快速拿证?这几点一定要知道

偶尔看到有同学抱怨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也有的说自考时间太长等不了。甚至怀疑当初选择自考是不是错的。其实,自考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你有没有考虑过或许是用错了方法,掌握好以下的四点,一年半或是两年拿证不是问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春季自考如何快速拿证?

1.首选容易过的专业

自考专业一般是十几门,但有些才十门左右,因此选择专业课程设置较少的自考专业,考试科目少了,理论上来说,自然毕业也就快了。

如: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科目就相对少一些。这三个专业的学习都是以记忆背诵为主,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学习起来就相对轻松,通过率也是自考各专业中较高的。

另外,一部分同学自考迟迟不能毕业原因主要是因为偏科,遇到了数学和英语两大拦路虎,因此,在报考专业的时候,可以排除含有高数和英语的专业

2.灵活搭配考试科目

有的同学为了让自己在短时间内拿证,每次报考都报满4门课程,但由于复习效率比较低,通过率往往事与愿违,因此自考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报考科目,在保障复习时间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多报,不然一般建议一次报考2-3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

自考公共课的难度是比较低的,因此复习时应当做到难易搭配。在自考报名之前,考试科目都会提前公布,考生可以从中选择报考的科目,建议:1门公共课+2门专业课,这样可以保证报考的合理搭配。

有些科目一年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提前了解好你需要考哪些科目,以及每科科目的开考时间,尽量早点报考这类课程。

3.科学备考很重要

备考很重要,但正确的备考方法却比努力更重要,找不对方法,你的努力就是事倍功半,找对了方法,你的努力就是事半功倍。关于备考这块,小kai分别从看书篇、记忆背诵篇、刷题篇这三个部分展开:

01.看书篇

如果你是一个宝妈,或者是一个上班族,又或者还是在校生,一天时间基本都是在上班、带孩子和上课,很难再有独立的完整时间去备考,更多的是碎片化时间。因此,要想有效率的看书,就要有的放矢!

学会提前了解教材的概貌,通过概览,知道教材的难易程度,好制定全面的学习计划。另外还要熟悉考试大纲,它不仅是给你提供考试范围,更重要的是帮助你建立这门课的知识体系、逻辑框架,有了这些,你才能够做到前后理解、融会贯通。

02.记忆背诵篇

自考很多知识都要需要记忆的,那么记忆的时候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要学会通过理解,来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每个知识点就像一个单独的线,当你将你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知识的网络,串联了起来,因此能帮助你迅速地检索到你所学过的知识,这样记住的知识也不容易忘记,更牢固。

03.刷题篇

可以这么说,任何考试,都要以真题为核心,真题是命题人精心设计,蕴含考点、考试方向的重要研究材料。做真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科目的某些考点有重复考察情况,那你就要注意了,它极有可能是高频考点,也是你学习的重点之一。

还有就是要备好单独的错题本,针对那些错的题,你要抄下来,并时常去看去分析这个解题思路,虽然前期做题速度会有些慢,因为要抄题还要去思考,但是到后面就会举一反三,速度和答题正确率都会上来。

4.尽量不要缺考

1.无故缺考会限制下次的报考次数

很多同学都不太清楚自考缺考会有什么影响,在自考诚信报考档案试点地区的考生,如果当期自学考试中无故缺考2门及2门以上的考生,在省考办组织的下一期考试中,报考不能超过两门,目前建立了自学考试诚信报考档案试点的分别是广州、深圳、清远。

2.自考缺考影响拿证时间

自考是一门一门去考,所以科目考过之后能够申请毕业,有些科目并不是每次都能够报考,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有一门科目缺考,那么下次再想报考通过这门科目的话只能等到有这门科目的开考计划才可以。

少考的科目后期再补考的话肯定会拉长考试时间,而考试时间拉长自然就会影响拿毕业证的时间。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111
授权院校
×
关闭
编辑推荐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eol.cn/ceici/e2-zikao-300504.s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sodo@cepsp.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资讯

专题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