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教室方寸地,参访场馆千里外,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4月26日,重庆师范大学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教室里也能体验“身临其境”的红色之旅。
当日,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多部门,依托博雅课堂平台和智慧教室,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深度合作,为全校16个学院近6000名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校地现场互联互动一体化场景体验式大思政课”。这堂以《红军长征之强渡大渡河》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共产党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校内主课堂,主讲教师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中国革命新道路经历了怎样的考验”和“遵义会议为什么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两个历史问题,深刻阐述了我们党要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课堂通过远程连线,邀请大渡河纪念馆的兼职讲师,分别在机枪大炮阵地遗址、纪念碑广场、纪念馆、红军渡口等现场,围绕“红军为什么要强渡大渡河?”“为什么要在安顺场渡过大渡河?”“成功强渡大渡河后,为什么还要飞夺泸定桥?”的问题链,生动讲述了90年前红军强渡大渡河的伟大壮举。
这种跨地域、即时性、大规模的校内外一体化场景体验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思政小课堂的空间局限,联通了社会大课堂。学生们虽然身在教室,却仿佛置身于千里之外的现场,沉浸于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红色文化与现代教育交相辉映的新型教学盛宴。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思政课让他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为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引领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与多个红色场馆深度合作,通过打造大平台,拓展大资源,建构大师资,探索出“校地现场互联互动一体化场景体验式大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大大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学生总体满意率高达97.88%。
文/田方林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