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4日,重庆民盟第六届“群言堂”在重庆工商大学成功举办,会议以“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域代表。值得关注的是,该“群言堂”首次在高校举办,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幕式上,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民盟重庆市委会主委杜惠平在讲话中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并从不同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曾维伦在开幕式上致辞,表达了对参会嘉宾的热烈欢迎,并对各界对学校的支持表示感谢。他特别提到,本届“群言堂”首次在高校举办,是对学校的信任。重庆市教委二级巡视员卢明伦也在会上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支持与期望。
在主旨演讲环节,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委会副主委、苏州大学原校长熊思东以深刻的理论剖析,阐述了教育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中的先导性作用。他强调,教育链的发力是促进人才链、科技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关键。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宋乃庆则从科普教育的视角切入,探讨了在教育强国背景下,如何通过科普实践创新,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
嘉宾访谈环节,与会专家们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围绕“以高质量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专家们从学生培养、产教融合、教学实践、理念内核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学生核心素养、产教融合、教育与产业的联动、教育的“情怀”与“慢功夫”等关键词被反复提及,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专家们强调,教育应培养具备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医学教育应关注与产业需求的结合;产教融合是推进教育、人才、科技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教育,应聚焦“人的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了解教育与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实践,与会嘉宾还实地调研了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
此次“群言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重庆,也为全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对“群言堂”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论文的表彰仪式,以及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共建重庆技术转移学院的协议。来自民盟各级组织、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界的代表,以及获奖作者代表等约18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同见证了这一教育界的盛会。
文/杨逸帆、宋丽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