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文化根脉,启发成长思考。7月7日至8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来到合川,开展了一场非遗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学习的实践活动,实践团在行走中感悟初心,在学习中锚定青年坐标。
“七七事变”纪念日当天,实践团登临钓鱼城遗址,开展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这些雕塑不仅精准还原了历史人物的形象特征,更通过艺术手法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实践团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励青年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次日,实践团走访峡砚博物馆,与非遗传承人易宗成交流。他向实践团成员们强调,“创新传承”理念,阐述“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无论是手艺传承还是学业事业,都需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在坚守与创新中实现价值增长。
随后,团队前往陶行知纪念馆,学习“教育救国”精神,探讨青年如何为教育强国贡献力量。在故居陈列馆前,成员们面向团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团誓词,铿锵誓言中饱含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践行承诺。教育的火种跨越时空,而青年的责任便是让这份初心在当代延续。
此次实践活动,重庆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在非遗传承中看到了“坚守”的力量,在红色教育中明晰了“担当”的意义。三下乡不仅是“走出去”,更是“沉下来”——沉下心感受文化,沉下身思考责任。
未来,重庆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以实践为桥梁,引导青年在社会大课堂中读懂中国、淬炼成长,让青春力量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