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重庆文理学院:“1212”体制机制赋能党建创新篇
2025-10-02 10:06:00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教工支部在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构建并完善“1212”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对标争先,立德树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1212”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一、坚持“一个核心”: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核心作用。
  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持续增强党员“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高教工支部建设质量;二是持续发挥支部政治及组织功能,加强对党员民主监督,在学院各项工作中讲政治;三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庆市委、学校、学院党委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完成基层党建各项工作。
  多年来,支部在意识形态、师德师风、党风廉政、安全稳定等方面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硕士学位点申报、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质量等方方面面冲锋在前,起到了核心、骨干作用,成为基层组织政治性全面体现的党支部。
  二、抓好“两个抓手”:重点提升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效能。
  一是做立德树人“大先生”。紧扣“党建引领促发展,红烛护航育英才”主题,构建“思想引领+专业指导+资源对接+生涯规划”四维服务体系,打造“红烛先锋”辅导团队,落实落细学业导师制度,积极参与学生社区治理,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二是当好入党介绍人。按照党章要求,充分利用“党员之家”等党建阵地,进一步规范教师党员对学生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
  三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学科专业优势,聚焦社会服务,实施有组织科技服务工程,推动教师党员主动对接企业需求。
  在“两个抓手”的持续发力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由支部党员领衔申报,获批数学与应用数学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市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4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18项(含“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二等奖、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全球总决赛一等奖等)、省部级奖26项;指导市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项;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8篇(SCI一区1篇,二区1篇,EI 6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国家奖学金4人,国家励志奖学金10人;指导学生中有22名分别被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莱斯大学、伦敦大学、悉尼大学、约翰·霍普金森大学、莫纳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教师党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良好效能。张全贵博士团队为中国烟草总公司永川分公司提供利用AI大语言模型本地化部署方案;马新强博士团队与达瓦(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联合科技攻关;李强团队与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红江·香樟”AI大模型质量问题分析智能体;培育了重庆市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获中国发明创业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培养研究生62人,其中19人毕业,就业去向落实率100%,有2人分别攻读电子科技大学和悉尼科技大学博士,有1人获得重庆市优秀毕业研究生。
  三、做好“一个突破”:把提升教工党员政治理论素养、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突破口。
  一是持续开展好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以丰富的党性锤炼活动提升教师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学术化”政治理论学习,结合四史、国内国际形势、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开展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凝聚高知群体共识。
  二是坚持思政先行,积极推动支部教师党员实施课程思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贯穿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过程。
  三是设立教师党员示范岗,并将图像和事迹上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学院师德师风建设上新台阶。
  支部党员牵头编写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目前,已建成37门课程思政课程(27门由中共党员承担),其中包括2门市级示范课程。支部党员高峰参与编写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入选新华网“新华思政”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源。支部党员王先平的作品《怀自主创新初心,筑数据库安全屏障》荣获第一届全国高校数据库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竞赛一等奖。
学院课程思政课程建成37门,教师党员承担27门
  四、做到“两个并举”:党员个人职业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并举。
  一是党建助力教师党员个人职业发展,在教研、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平台建设等工作中提供支持;二是寻求与政企等各个行业基层党组织以及民主党派的交流学习机会,开拓眼界,实现合作共赢;三是鼓励教师党员将科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积极对接地方需求,开展交叉应用研究。
  支部党员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00余项,横向项目140余项,申请专利10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第三届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出版教材7本、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二等奖2人次、获重庆文理学院首批“首席教师”1人。培养了以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马纪成、邬吉波,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马新强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党员,为促进学校应用型深度转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工支部党员人才称号一览表
  教工支部党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有力的支撑了学院整体党建工作。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先后荣获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市教育系统、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委学生党支部成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委成为“全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文/兰尧尧 杨加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