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文化为魂、服务为桥、调研为行:重庆财经学院 "三下乡" 多维赋能区域建设
2025-07-03 17:56:00
重庆财经学院

  近日,重庆财经学院多支“三下乡”实践团队分赴巴南区各街镇,以专业所长激活区域发展动能。从非遗传承到数字助农,从红色研学到基层治理,青年学子们在田间地头、社区街巷中践行“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宗旨,为乡村振兴、以人为本、基层治理等战略实施注入蓬勃青春力量。

  青春筑梦田野间 产业帮扶助振兴

  在巴南区丰盛镇,新媒体艺术学院“巴山e行服务队”走进田间协助农户采收,以劳动实践体悟农耕艰辛;同时深入调研当地电商发展的现状和潜在需求,响应学院引领“一院一镇街”校地合作的深度落实,有效架设起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之间的对接桥梁,推动专业教育与基层社会实践的有机衔接,为创新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软件学院“软小青”团队则在莲花街道紧扣“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线,深入巴南区的田间地头、社区院落,在"教育服务+环境美化+科技助农"的多元实践中,让青春动能在田野间生根发芽。

  非遗传承担使命 弘扬民族文化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洞山歌”是巴渝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工程学院“物小志”团队扎根木洞镇,走访老街收集 "木洞山歌" 口述史,现场观看当地艺术团展演《薅秧歌》、《打谷调》等经典曲目,针对传承断层问题提出"山歌+短视频"传播方案。

  新媒体艺术学院团队聚焦丰盛镇,重点开展丰盛非遗“丰盛莲箫”记录、“非遗光影秀”、公益艺术课堂进乡村等系列特色活动,用详实的记录激活青年学子对非遗传承之使命,架起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桥梁。

  红色研学强信念 赓续血脉再奋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习社" 实践团在南泉革命烈士陵园庄严宣誓,绕行烈士名录墙追忆解放重庆的烽火岁月;在南温泉解放主战场遗址,团队成员结合史料向师生们进行讲解,团队教师将党史学习教育化作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从纪念碑前的默哀到遗址旁的研讨,青年学子在红色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金融学院“金花朵朵”志愿服务团前往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陈家湾社区,开展“情暖老党员,走访送关怀”主题活动。在听完老党员们的峥嵘岁月后,于成江老师感叹道:“没有老一辈的挨饿、奋斗和觉悟,就没有现在的衣食无忧,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

  情暖民生显初心 守护老幼与妇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金融学院“金花朵朵”团队在花溪街道开展“反诈+社保”便民服务,用当地方言土话,深入浅出地剖析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话术特点和防范要点让防诈知识入脑入心。以耐心细致的态度,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全程协助老人完成三代社保卡升级。

  “物小志”团队走进木洞第三社区,围绕中老年女性常见的心理困扰展开讲解。团队成员结合心理学知识,细致分析了更年期情绪波动、子女离家后孤独感、代际沟通矛盾等问题成因,分享了情绪管理小技巧,并以绘画疗愈为中老年女性搭建情绪疏导通道。

  软件学院志愿者则为莲花街乡村儿童开设编程启蒙课,为当地儿童送去关爱与温暖。

  从银发老人到稚龄孩童,青年学子用贴心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让以人为本的关怀在基层实践中温暖传递。

  深耕基层察民情 治理调研献良策

  公共管理学院“乡野跃动π”实践团联合80余名师生,在鱼洞街道江洲路和箭河社区开展治理调研,将专业问卷转化为家常对话,收集300余份居民反馈,针对安保漏洞、停车混乱等问题形成建议报告;团队还参与单体楼改造与智慧物业实训,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基层治理 "金点子",在街巷走访与数据梳理中,构建青年视角的治理创新图景。

  此次系列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通过文化传承、民生服务、基层调研等多维度实践,实现了校地资源有效对接,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青年学子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既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也为地方建设贡献了青春智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117038658 2025-06-10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