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年12月英语四级翻译新题型透析及技巧

http://en.jybest.cn    233网校  2014-12-05    

 

  特别提醒:科学填报志愿比取得好成绩更加重要。考试结束了,尽快估分选大学、确定志愿吧。请点击这里,帮你解决!

  (一)词的翻译

  1、词义选择

  所谓词义选择.是指词本来就有这个意思,问题是要我们将其存特定场合的正确意思选出来。正确选间足保证译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做到在词语意义和字面形式上都对等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兼顾,则取意义,舍形式。越是普通的词,越是拥有繁多的释义和搭配,翻译过程中的词义也就越难以确定。选词时,要注意词义的广狭、所处的语境、词的褒贬和感情色彩。例:

  原文:剪纸被用束装饰门窗和房间,以增加喜庆的气氛。

  译文:Paper cuttings are used to decorate doors,windows,and room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joyous atmosphere.

  分析:“增加”此处实际是指“加强”,而非我们平常所指的“数量增多”的禽义,因此不宜译成increase,翻译为enhance更恰当。

  2、词类转换

  词类转换是汉译英常用的一种手段。汉语的动态性和具体性特点使其在语言运用上多用动词。英语则因其静态性和抽象性特点而在语言使用上呈现出名词化和介词化倾向。在汉译英过程中,适当转换词性,可以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1)动词一名词

  汉语中动词使用比较频繁,而且汉语动词既没有时态变化的约束,也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之分,动词甚至可以充当句子的任何成分。相反。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到形态变化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往往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大量原本应该由动词表达的概念,常需借助于名词,因为名词比较不受形态规则变化的束缚,使用起来相对灵活、方便。例:

  原文: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

  译文:You will be full of praise while eating the first two main courses.

  分析:英语中有大量抽象名词表示行为或动作意义。如advice,agreement,inheritance,knowledge,praise,Use等。以上例句便借助抽象名词表达了特定的行为动作,译文也显得较为地道。

  (2)动词一介词

  介词与名词密切相关,英语名词的广泛使用使得介词也频繁出现。而且英语中有些介词本身是由动词演变而来的,具有动词的特征。因此,汉译英时,有些动词可以用介词短语来表达。例:

  原文:人们常用剪纸美化居家环境。

  译文:People often beautify their homes with paper cuttings.

  (3)动词一形容词

  汉语的一些动词也常常可以用英语的形容词来表达,这些形容词通常是与动词同源的词(如dreamful,doubtful,sympathetic等),这样的译文有时比直接使用动词显得更地道、更标准。例:

  原文:在明朝和清朝时期(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特别流行。

  译文: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g and Qing dynasties.

  (4)形容词或副词一名词

  由于语法结构和修辞的需要,汉语的形容词和副词也可以译为英语的名词。例:

  原文……只有这些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

  译文…leaving these living things to enjoy this moment of dusk with full ease and freedom.

  (5)名词一动词

  有些情况下,汉语的名词可以用英语的动词来表达,此时汉语中修饰名词的形容词也随之改为英语中作状语使用的副词。例:

  原文:大自然对人的恩赐,无论贫富,一律平等。

  译文:People,poor or rich,are equally favored by nature.

如有相关问题,可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外语电子周刊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