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市场强劲发展 消费陷阱随之而来
又是一年“315”,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消费。教育消费领域也存在着不少侵害消费者权益、影响教育健康发展行为,教育维权势在必行。记者了解到,在培训市场中,大部分的教育消费者都很弱势。由于对知识的渴求,对就业升职的期望,对名师名家的崇拜,让很多学生和家长被动地接受培训机构的宣教,失去了主观判断能力。人家说好,我们就点头;人家说100%就业保高薪,我们就看到了飞黄腾达、衣锦还乡;人家说你交钱吧,于是我们就迫不及待地交了钱,等待辉煌的结果……
案例一:“不满意可退学费”成空谈
近日,市民张女士向记者反映,自己在一家外语培训机构交了18800元的学杂费,学校的工作人员承诺,报名后,如果对课程不满意,可以退学费。上了一天的课后张女士发现学校的教学方式跟她所想要的完全不同,想退学,可学校不给她退学费。记者见合同上写得很清楚:开课后7天内且在第一单元学习期提出退学,甲方同意乙方退学,学费将退还乙方。“前几天,我就发了邮件申请退学了,可一直没有任何消息。15日就是签订合同的第7天了,如果再不退学,我怕以后就更难退了。”张女士担心地说。学校方面则称学生在正常上课中,没接到学生的退学申请。原来是学校的工作人员知道张女士想退款后并没有把此事汇报给学校领导,想把时间拖延到开课7天之后。
点评:拒退学费现象在培训行业很普遍。消费者首先要收好所有的收据;之后如果找学校协调不成,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投诉,或者直接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学生有其他的申请退学的证明,如邮件、传真等都可以证明申请退学的日期,只要是符合学校规定的退学日期之内,学校都应该按合同要求给学生退款。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