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校友解析美式教育:注重培养技能
http://en.jybest.cn 中国日报网 2012-08-10 大 中 小
特别提醒:科学填报志愿比取得好成绩更加重要。考试结束了,尽快估分选大学、确定志愿吧。请点击这里,帮你解决!
在上一次的文章中我为大家介绍了美国高中和中国高中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具体差异,相信大家已经体悟到了美国高中教学系统的趣味,灵活和多样性。这次我将为各位具体讲讲列于“体制”之外的美国高中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氛围等软性特点,为大家呈现一个形象更鲜明的美式教育。
我通过自身多年的观察以及与诸多教学专家的交流中总结出中美高中课堂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典型,多数中国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常常是在沉默着目不转睛地听讲以及埋头做笔记,而多数美国学生则会时不时地参与进课堂的讨论并且发表一些自己针对某一问题独特的看法。在中国,老师一般并不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话,一方面灌输一方面洗耳恭听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中国根深蒂固地延续了很久。相反,在美国,大部分老师(或者其他执教的professionals)总是想尽办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口,以培养学生的辩论和辩护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被美国教育视为最重要的学术技能之一。
除此之外,美国高中教育还很注重平衡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在群体中与人合作的能力。在美国,大多数的学习任务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但是小组作业和集体项目总是会时不时地穿插进学习的进程中,这也就保证了学生必须适应个人和集体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从而让今后的自己能够轻松胜任无论何种参与方式的学术挑战。相对于个人学习的成功,集体合作的成功似乎比想象中更难驾驭。众所周知一个俩想的集体项目需要其中每一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价值做出贡献,但是往往出现的情况是一个项目中总有那么一两个挑大梁的人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而其他的成员更像是无所事事的观众,所以即使最后这个项目完成了,也并不是一次成功的集体合作,因为它的完成结果并没有满足“合作”的初衷。因此,一个人的合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迅速拾起的,必须通过在长期的,反复的与人合作中才能够摸索出自己适合的角色,也才能够更好地配合他人,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可惜的是,由于很多中国高中没有提供给学生足够的集体合作机会,也没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环境(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老师在严管),所以很多人高中毕业后没有掌握两者中的任何一项学习能力。
和中国的高中灌输给学生大量具体的知识不同,美国的高中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社交能力。在美国,评判一个高中是否好坏的标准通常是看看这个学校能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鼓励个人创造力和独特观点的积极环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不断的写作和其他论述方法中学习到该如何学术地进行讨论和辩证。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在整个美国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打磨和提升。和中国高中的教育理念不同,说到底美国的高中并不是要培养什么专才或者学者,毕竟专才的训练和学者的养成可以留到大学再做,因此他们相信高中阶段的学习目的更多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懂得如自主何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如何与人合作的完整个体,所以从学校丰富的课程和活动设置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具体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全面做人能力的重要性强。反观中国的高中生,在严酷高考制度强加的高压下,学生们并没有那么多自由去探索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没有时间去开发自己的多面性。大多数人每天做的就是记录,记忆,做题,如此循环往复,基本上把自己当成了考试机器在使用,因此在这个单调乏味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得到醍醐灌顶的领悟,这自然也就导致学生的成长由于缺乏了生活的多样体验和精神上深刻的启发而显得略微苍白。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