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智行深蓝”实践队:从百年灯塔到智能拖轮,看海南海洋科技如何书写“安全+绿色”新篇章
2025年7月3日-6日,集美大学“智行深蓝,慧研未来”实践队走进海南海口、洋浦两地,以“智慧海洋”为主题,探访航标智能化升级与海上风电、智能船舶等海洋工程前沿技术,见证科技如何为海洋经济与安全保驾护航。
海口航标处——百年灯塔的“数字新生”
在海南海口航标处,435座航标串联起海洋与科技的对话。实践队首先踏入航标展馆,1894年法国建造的临高灯塔模型与现代智能航标遥测终端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高级工程师牛瑞娟向队员们展示:通过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与“智慧海事”航保数字服务平台,航标状态、位置偏移等数据可实时回传至管控中心,构建起全天候“云端守护”网络。

图为高级工程师牛瑞娟为队员讲解海南航标图
2024年台风“摩羯”过境后的抢修案例令队员们印象深刻:系统指挥无人机与无人船快速定位受损航标,聚乙烯新材料制成的航标灯在灾后48小时内恢复功能。副站长杜岗表示:“科技让传统航标从‘被动点亮’升级为‘主动预警’。”实践队深刻体会到,航标智慧化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海事安全保障的“生命线”。

图为海口航标处工作人员给队员们分享航标技术发展情况
洋浦海域——风电“巨人”、智能拖轮与“智慧眼”的交响
在洋浦海域,70余座单柱式海上风机组成壮观的“钢铁森林”。实践队在242米高的风机下聆听指导老师李妍的讲解:近海单桩基础如巨柱扎根海底,深海半潜式基础则以“重心下移”的力学原理抵御风浪。风机防腐技术更与高中化学中的“牺牲阳极”原理巧妙呼应——通过特殊涂层与金属材料,海底钢结构犹如穿上“隐形铠甲”。

图为队员们在海上风场聆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在国投厦港海南拖轮有限公司,“国投厦港拖18”轮成为实践队探索船舶智能化的核心场景。指导轮机长、轮机99级校友颜旺平带领队员深入主机室:两台大功率发动机驱动全回转推进器,配合副机、辅机构成高效动力系统;驾驶室内,雷达、GPS与AIS系统协同构建安全网络,电子海图操作与舵机控制让队员们亲身体验“数字化航海”的精准与高效。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轮机长的带领下参观“国投厦港拖轮18”主机舱
洋浦海事局的智慧监测系统则展现了海域管理的“全能视角”:屏幕上,白色船标区分渔船与危险品船舶,融合雷达与AIS的探测圈可精准捕捉20米长的木质沉船。技术人员介绍,国产系统相比2018年进口版本开放性更强,支持功能拓展与设备共享,曾成功化解养殖区与航道冲突,并在台风天联动气象预警引导船舶避险。即将上线的环岛交管系统,将进一步实现海域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

图为队员们在洋浦海事局观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从理论到实践的“深蓝跃迁”
“书本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公式,在航标遥测模块中变成了‘心跳’;船舶动力装置的能量管理图表,化作风机供电系统的‘呼吸’。”实践队员感慨道。从海口航标的百年智慧积淀,到洋浦海域的“海陆空”科技矩阵,实践队深刻认识到:智慧海洋的未来,既需要技术创新,更需产学研深度融合。
正如国投厦港海南拖轮有限公司指导轮机长颜旺平校友所言:“每一项技术的落地,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结晶。”这场实践,不仅让队员们触摸到海洋科技的前沿脉搏,更坚定了他们以“工海报国”精神投身海洋强国建设的信念。

图为实践队海南之行的合影留念
文:骆文慧、向思润/图:刘怡辰
供稿:“智行深蓝,慧研未来”实践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