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福建建筑学校职教德育共同体构建的“红色动能”
2025-09-10 16:38:00
中国教育在线

——基于福建建筑学校第五党支部"筑+"模式与党员挂班制的创新实践

  福建建筑学校第五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德育创新,构建“党建+德育”双融双促机制,依托“党员挂班制”与“筑+”德育品牌(涵盖筑魂、筑智、筑匠、筑心、筑能、筑劳六大维度),有效破解中职“潜能生”教育管理难题。实践表明,该校创新形成的“四级联动体系”、“十个一工程”、“4761工作机制”“五必须工作要求”等举措,显著提升了“潜能生”转化率和“文明班级”整体水平,探索出职教德育共同体构建的“红色动能”转化路径,为新时代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基层党建工作调研座谈会

  在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潜能生”群体的教育转化已成为衡量育人成效的关键性指标。调研数据显示,约37%的中职班主任将“潜能生管理”列为职业倦怠首要诱因,其根源在于该群体呈现出的“六缺”综合征——缺失自我认同(缺我)、发展规划(缺标)、情感联结(缺情)、奋斗志向(缺志)、实践勇气(缺胆)及核心技能(缺能)。这种复合型发展困境不仅导致班级管理效能衰减,更引发“班主任岗位吸引力下降→专业育人力量流失→潜能生转化乏力”的恶性循环。破解这一难题,既是落实《职业教育法》“面向人人”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

福建建筑学校第五党支部党员挂班工作会议

  一、“党建+德育”双融双促机制的实践模式

  近年来,福建建筑学校第五党支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构建“党建+德育”双融双促机制,将“四下基层”工作法创造性转化为教育治理实践。校党委建立“党委书记领衔、党委工作科统筹、支部包干年级、党员结对学生”四级联动体系,出台《学校党员教师挂班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党员每周至少2次深入班级、每月形成班情分析报告、每学期完成2例转化案例等“五必须”工作要求。围绕“筑魂、筑智、筑匠、筑心、筑能”五维目标,系统实施“十个一”工程:通过精品思政课筑牢理想信念,晚自习辅导提升学习能力,专业主题活动培育职业素养,深度谈心构建健康人格,晨读督导规范行为习惯。创新建立“班主任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学生评单”服务闭环,开发“筑+成长”数字化平台实现转化进度可视化。实践表明,该机制成效显著:潜能生转化率提升52%,班级管理满意度提高22个百分点,并形成48个典型转化案例,真正实现了党建与学生工作“一融双优”,为新时代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一)筑魂:党建领航,思政铸魂培根。以“三会一课”制度为抓手,深入开展“学习二十大,教育在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创新开展“国防教育+”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军事训练、红色研学等特色载体,着力培育学生“四个自信”,近一年来累计开展主题活动36场,覆盖率达100%,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测评优良率提升28个百分点。

  (二)筑智:五育融合,启智润心赋能。构建“学科渗透+家校协同”的全科育人体系,开发《党员挂班工作指导手册》,建立学业预警与帮扶机制,创新“家长导师制”,形成“教师-家长-学生”成长共同体。实施以来,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92%,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满意度为 93%,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为91%。

  (三)筑匠:德技并修,匠心筑梦未来。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课程体系,建设“班主任工作室”,开展“匠人匠心”系列讲座,组织技能比武擂台赛。2025年学生学考数据显示超本科控制线近达6%,名列同类校前茅,同时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四)筑心:健心育德,护航青春成长。建设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构建“预防-干预-发展”三级心理育人体系,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3名,开发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创新教程,建立“一生一策”成长档案。心理筛查显示,学生心理问题报告率同比下降40%,心理韧性显著增强。

  (五)筑能:体教融合,强健青春体魄。创新"基础+特色"体育课程模式,开设篮球、拓训等8个特色项目,保证每天锻炼1.5小时。体质监测显示,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提升至88%,近视率下降5个百分点。

  (六)筑劳:实践育人,弘扬劳动精神。构建“三三模式”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校内技能劳动实践基地6个,建立志愿者、劳动教育双轨双提升机制,出版课程教材《劳动教育与实践》。调查显示,学生劳动参与率达100%,90%以上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4761”党员挂班工作机制创新及实施成效

 

支部党员挂班“4761”工作机制构架

  福建建筑学校第五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构建“党员挂班4761”工作机制,以“筑+”德育品牌为载体,推动党建工作与育人实践深度融合。通过系统实施"五筑工程"(筑魂、筑智、筑匠、筑心、筑能),形成了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德育创新、学生成长的良性循环,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校园安全稳定成效显著。通过党员挂班“4761”工作机制,构建“党委-党委工作科-支部-党员”四级联防体系。近年来未出现校园安全事故,获评首批省级“平安校园”称号,家长满意度调查显示校园安全指标达98.6分,真正实现以党建红心护航学子安心。

  二、潜能生转化成果突出。依托“优芽成长平台”大数据监测,帮扶的126名潜能生中,87%行为规范达标率提升2个等级,违纪率下降62%;心理测评显示,86%的学生自信心显著增强,72%主动参与社团活动,实现从"问题生"到"阳光生"的蜕变。

  三、“三风”建设提质增效。创新“党建+学风”督导机制,近年来,学校学考本科上线率提升3%;技能大赛获奖数量逐年增长,仅2024年,培养出33名省赛获奖技术能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突破。

  四、党员示范引领凸显。第五支部参评论文《关于党员教师密切联系学生方式方法研究——以福建建筑学校第五党支部党员结对帮扶“潜能生”实践为例》荣获2024年福建省中职学校中共党建研究会党建优秀论文一等奖,学校“筑德筑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入选2024年福建省第五批典型案例。

  五、品牌辐射效应显著。形成可复制的“12345”党建工作模式(1个品牌、2个融合、3个机制、4个平台、5个成效),在省级党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同时,积极推进“学校社区结对共建,双向服务”工作,开辟党建赋能发展赛道 打造新兴领域红色动能辐射圈。

  综上所述,福建建筑学校第五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实效,构建了“党委统筹、支部带动、党员示范、师生参与”的德育生态,生动诠释了职业教育德育共同体中的“红色动能”转化路径。“筑+”品牌实践表明,红色动能通过三个维度释放育人效能:在价值维度铸魂育人,在实践维度协同育人,在制度维度长效育人,最终实现从“党建红”到“德育优”的质效跃升,为构建新时代职教德育共同体提供了“红色驱动”的典型范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