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宁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卷)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4-04-12    

  26.某电视新闻、广告节目文稿的人,比观看电视节目本身的人能记住和回想的更多信息;你鄙视某杂志的价值原则,仍可津津有味地读它,如果电视节目出现这种情况,你就看不下去,赶紧换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会把时间花在不同意的观点上,就不太可能进行反思,实际上对一切东西的质疑都将更为稀少。把两个书面记录摆在一起看,很容易发现不一致处,甚至能辩别出信息之间权威程度的差别,比较两个视频报道就比较麻烦,在被要求从两个互相冲突的电视报道中加以选择时,观众要私依靠直觉,要私依靠观看之前所相信的东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阅读文本比看电视更助于思考

  B.信息接受途径影响人的行为习惯

  C.电视有可能使人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D.喜欢阅读的人比爱看电视的人更冷静

  27.商标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视觉符号,一定要具有特定含义,并且需要以简洁的形象,鲜明地传达出它所具有的特定信息。所以,只具有形象美而不具有丰富内涵的商标是不能称为“标志”的,充其量只是一种图案或图形。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每个企业都必然具有多方面的特性,试图用一种形象涵盖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试图在一枚商标中容纳所有特征,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分析和筛选,提炼出对象所具有的独特属性,使其与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具有鲜明指示性的符号标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商标怎样才能呈现企业的独特属性

  B.商标的创造过程是对设计师的考验

  C.丰富的内涵是形象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D.丰富的内涵是对商标的最基本要求

  28.亚洲国家射过了近年来的全球大萧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未被卷入2008年金融危机。然而近日一项调查显示,亚洲的债务水平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增长。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有部分合理理由。许多国家的超低息政策鼓励贷款,债务增长是财富增长的自然产物。但值得警惕的是,亚洲国家需要借助更大的债务规模来保持经济增长。这个信号表明,亚洲经济健康状况不像GDP增长速度反映的那样良好。亚洲目前的债务水平总体来说低于欧洲,还处在安全范围内,但债务的迅速增长会让经济体更容易遭受冲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B.亚洲国家需警惕陷入债务危机

  C.盲目追求GDP增长速度后患无穷

  D.要全面认识超低息贷款政策的利弊

  29.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心理情绪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气象条件使人情绪高涨、心情舒畅;不利的气象条件使人情绪低落、懒惰无力,甚至导致心理及精神病态和行为异常,研究表明,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事件,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世卫组织的一份资料表明,上世纪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约10万人患上抑郁症,精神病发病率上升8%,究其原因,是该现象引起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和天气灾难,超过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其出现坐卧不安、思维迟钝等精神异常状况。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异常天气会对人的精神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B.抑郁症与气候异常、天气灾难有一定关系

  C.有必要深入研究厄尔尼诺等异常气象条件

  D.古代“天人合一”的说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30.自人类在地球蛮荒的原野中诞生,自然的演化就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原始文明,先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人类屈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农业文明,随着智力的发育和对宇宙认知的增加,人类的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入工业文明,人定胜天的骄傲心态侵蚀了人们的神经,人类开始无穷无尽地向自然索取资源,肆我忌惮地向大地倾倒垃圾,人类违背自然的行为,使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剧烈的创伤,也使其一次次向人类实施无情的报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文明进程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水平未必一致

  B.人类对大自然的错误态度使其陷入目前的困境

  C.敬畏自然是正确处理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前提

  D.人类应当建立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