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公务员冲刺访谈:怎样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来源:新浪考试   2006-11-23    


  名师谈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冲刺


  主持人:我们大家都在想,说很快就要到考试的期间了,我们以前是要把知识点都很好的过一遍,这样大家对于整个复习过程中提高成绩有帮助,但是马上要到考试的时候,在考试的最后时间当中怎样复习才能最大限度的把成绩提高上去呢?

  王甫银:这个我想也是很多网友关心的,就这个问题我觉得在我们最后仅剩三天左右的时间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想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这部分内容涵盖的面是比较广的,而且这个试题的特点是要求120分钟做完135道题,实际上从试题的特点上来说应该可以总结成叫速度和准确性,是一种速度和准确性要求很高的测试。所以说我们在最后一段时间就要思考如何提高速度、如何提高我们答题的准确性,就要围绕这方面思考我们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

  这两方面我认为最后这段时间大家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自己的复习:

  第一,首先要掌握各种题型各部分内容的出题方式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首先知道别人怎么考你的,每部分是怎么考你的。比如我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总体上是五部分内容,比如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实际上从历年的考试来看,这部分涉及到的出题方式,也就是说题型可能主要有五类:

  第一类,选词填空。

  第二类,语句辨析。

  第三类,判断阅读。给你一段话,给你四个选项,然后做一个提问。

  第四类,文章阅读。给一篇文章然后问五个问题,当然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还曾经考过听力理解。

  但是这么多的出题方式到底哪种是我们今年考试会考的,这个首先得知道,因为不同的出题方式答题要求是不一样的,答题的相应技巧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实际上05年、06年的考试主要是以片断阅读为主,给一段话问一个问题,主要是以这种方式为主的,在2002年到2003年又是以文章阅读为主。所以说这两种答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当然北京市的公务员考试是以文章阅读为主,出的可能是六篇文章,每篇文章问一个问题,所以这都是有差异的。所以说你在考试之前首先搞清楚,我们这种考试到底是什么形式,这样才能知己知彼。

  我们今年言语理解与表达大纲中给的例题来说、从大纲的表述来说,今年我们除了关注片断阅读为主以外还要关注选词填空。

  这个就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到底人家是怎么考你的,题型是什么,而且各种题型可能有不同的答题要求,我们掌握这些答题的技巧,比如片断阅读应该归结到五类,这五类当中不同的类型又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考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可能就让你概括大意的,概括文章主旨的。问这段话支持某种观点或者不支持某种观点,这个实际上考察的是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而我刚才讲的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最能准确的说出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这种问的方式可能注重叙述,用你的话或者四个选项找出一个选项准确复述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所以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和要求,这个我们首先要把握。

  这是我们首先要把握的第一个,掌握各种出题方式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

  第二个环节要注意,我们很多同学可能复习的时间都比较长了,也参加过一些辅导班,也看过很多书,也做过很多题,最后一段时间我想大家应该我想大家应该对针对性训练做过的题对一些错题进行总结,你曾经做错的一些题按照每部分进行总结,整体出为什么错,要总结出原因,我想比你这几天盲目做题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是我想第二部分大家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三部分就应该做两三套模拟题。我们说做模拟题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通过做模拟题,大家按照指定时间把模拟题做完,通过做模拟题判断一下自己现在哪部分还需要补充,哪部分还不足,缺什么补什么,加强一下复习。

  第二个,通过做模拟题安排好你的答题时间,因为刚刚我们也提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是要求速度,同时要求准确性的。所以说你的时间够不够,通过做模拟题感觉时间够不够。第二个,你的答题顺序,因为很多网友和考生也都关注这个,到底我先答哪部分,先答哪部分后答哪部分我想肯定是因人而宜的,有的人会选择先答我比较熟悉的、有把握的,我可能先答,然后把我感觉到没有把握的放在后面。而有的考生觉得自己心理素质并不是很好,觉得从前到后答,这样可能更有利于自己答题,我想因人而宜。就是说具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答题顺序,应该通过做模拟题实践一下看看这样合适不合适。至于按照什么方式答题,主要看你的心理素质和答题习惯。有的考生可能会出现,我先答后面的题心里老惦记前面的题,这样可能从前到后来做更符合你的心理素质。

  主持人:王老师,刚刚您给我们简单的说了一下要求在120分钟做135道题,我觉得相当于每道题1分钟都不到。

  王甫银:52秒左右。

  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频道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