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每周一练:科研经费腐败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4-10-31 大 中 小
「练习题」
根据全国政协的一份统计材料: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超过5000亿元,而1978年这一数据仅为52亿多元,不到40年,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了近100倍?与巨额投入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我国真正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和大师级的科学家鲜有出现?
近日,多名院士?大学教授因陷入科研经费腐败丑闻被查,科技投入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2014年10月,由科技部、财政部起草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获批,有力地回应了公众关切?
请就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近年来,随着科研经费的增加,不少人把科研经费当做“唐僧肉”,本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教授蜕变为每天跑场子的“老板”,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更会侵蚀科学精神、消解创新动力。
[表明观点:科研腐败不仅有经济损失,更侵蚀科学精神,消解创新动力]
科研经费腐败频发,跟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的行政化有关:在我国,重大科研项目一般是由政府部门来主导和管理的,但是政府部门在制定项目指南的时候,却需要请该领域的专家来操刀,这就会使得整个项目在初评的时候就留下寻租空间。这样,学者一边争取项目充当学术带头人,一边又开办企业成为企业掌门人,甚至其所开的企业本身就是以研究为目的,靠科研经费生存,辗转腾挪自然就无以避免。
在国外有许多经典的范例供我们参考。国外的产学研不是“教授办企业”,而是通过专业机构在其间发挥承接作用,让科研归科研,产业归产业,不可能让学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更为重要的是,除了保密原则不宜公开外,国外的科研经费的使用做到了公开透明,并接受全面的审计和监督。
[分析部分:当前科研经费腐败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行政化,制度问题。]
一条鱼病了,是鱼的问题;生病的鱼越来越多,就不能不考虑水的问题了。面对易发、多发、高发的科研腐败案件,我们不仅要清除蛀虫,更要举一反三,在制度机制上着手完善。
[过渡部分:运用比拟的手法过渡,形象又出彩,给人眼前一亮]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科研经费的使用,应有严格的监管程序,从项目的申报到经费的使用,都要进行审批和审计,对重大科研项目应做到“项目审计制”,实行审计的全覆盖。为此,学校应当成立内部的审计机构,对所有的项目加强审计监督,既防止跑冒滴漏,又要防止挪用贪占。
为了实现源头控制,亟需改革科研体制。要严格对项目进行审核,对于科研项目的立项,应像公共财政要建立精细的预算,其立项是否公正、必要、重复,如何检验成效和实现过程监管等等,都应落实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以此实现对其全过程的监管,才能让科研经费真正地 “财尽其用”。
[提出对策措施:改革体制源头控制和严格的监管程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