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考申论副省级试题解读:科技创新引领国考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4-12-01 大 中 小
今天的北京,大风吹走了雾霾,太阳照耀久违的大地,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2015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简称国考)的笔试落下了帷幕。中公教育专家团队第一时间对国考副省级申论试卷进行整体解读,研究发现,2015年国考副省级申论试卷聚焦“科技创新”,仅仅围绕科技创新对人的影响为主题,在命题设计围绕科技创新进行命制。以下中公教育专家将结合副省级考试的真题,为大家做具体的解读:
(一)主题选择:紧跟国家大政方针,以小见大,关注对“人”的关怀
总体来看,今年的申论考试主题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主题选择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进行罗列,从高铁走出国门,中兴通讯和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彰显了我国迈步现代化步伐,以及用科技来改变人们的生活,体现对人文的关怀。所以说,主题与以往国考试卷如出一辙,凸显对“人”需求和关怀,体现我们“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
(二)题型方面:借鉴历年国考、省考出题类别,对以往题型的突破,归纳能力是根本
题目数量方面延续以往五题模式,但是题型突破以往,借鉴安徽省考特色,命制填空题目,考查学员的灵活性。材料和题目一一对应,不会出现考生找不到材料的情况,对考生而言是福音,考生可以多些时间进行答案的梳理和书写。从前面四道题而言,凸显了对“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与中公教育一直强调的方法不谋而合。
(三)材料选择:案例和理论材料等均有涉及,案例选取彰显国际视野
材料从电话的运用、登月的实现到互联网的诞生,从富兰克林到马克思再到韩非子,引出创新孕育在人民的生活方式之中,材料选取案例、数据、观点齐上阵。引用党的十八大讲话,用政策引领科技创新。同时,材料列举了我国“高铁”“中兴通讯”“装备制造业”等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中国正在“化蛹为蝶”,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整体而言,此次材料选取,高瞻远瞩,中外案例选取彰显国际视野和情怀。
国考历年申论统揽
表1:总体情况一览表
| 
 年份  | 
 主题  | 
 领域  | 
 材料 篇幅  | 
 材料类型  | 
 题量  | 
 作答字数  | 
 题型设计  | 
| 
 2015副省  | 
 科技创新  | 
 社会  | 
 6  | 
 案例材料为主 篇尾点明主题  | 
 5  | 
 2050~ 2250  | 
 概括+分析+贯彻+作文  | 
| 
 2014副省  | 
 慢生活  | 
 社会  | 
 6则 6773  | 
 案例材料为主 篇尾点明主题  | 
 5  | 
 2350~2550  | 
 概括+贯彻+作文  | 
| 
 2013副省  | 
 文化遗产保护  | 
 文化  | 
 6则 7846字  | 
 案例材料为主 篇尾点明主题  | 
 5  | 
 2000~ 2300  | 
 分析+分析+贯彻+贯彻+作文  | 
| 
 2012副省  | 
 加强道德建设,化解道德危机  | 
 社会+文化  | 
 9则5991字  | 
 案例材料为主 篇尾点明主题  | 
 4  | 
 2050~ 2250  | 
 概括\贯彻+分析+对策+作文  | 
| 
 2011副省  | 
 弘扬黄河精神,推进黄河治理开发  | 
 生态+文化  | 
 7则 6890字  | 
 观点+案例 篇尾点明主题  | 
 4  | 
 2100左右  | 
 分析\概括+分析+贯彻+作文  | 
| 
 2010副省  | 
 海洋的保护与开发  | 
 经济+生态  | 
 6则 6037字  | 
 案例材料为主 作文呈现主题  | 
 4  | 
 1850~ 2050  | 
 概括\分析+分析+贯彻  |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