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白衣天使‘见死不救’”事件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京佳教育 2011-09-14 大 中 小
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白衣天使'见死不救'"事件
【背景链接】
病人在医院内上吊自杀。值班医生两次打卡,都在距离事发地不到两米的地方,回头看了看吊在门框上的病人,但是没有任何举动就离开了。结果是病人自杀"成功",而值班医生也被警方带走调查(9月1日东北新闻网)。
试题预测:本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生,却频频成了"见死不救"、医疗事故的主角。材料中的值班医生对举手之劳就可以救人一命的事,却数次地不作为,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请对此谈谈你的观点。
【答题框架】
一、"白衣天使'见死不救'"这种现象说明:
1. 该值班医生的行为,漠视患者生命,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准则和岗位要求,丧失了一名合格医生最起码应具有的职业道德,所以应当受到强烈的谴责,甚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我国确实存在一些医德地下、责任心不足的医生,但只是个别现象。因此,我们不能因此事件而否定所以职业医师的职业操守,而应该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
二、现象及原因分析
1. 医生本身一种高尚的令人尊敬的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医生之所以被誉为"白衣天使",正是普通民众对其救死扶伤的贡献的最好表达。与普通民众相比,医生作为国家培养的专业人员,利用国家的资源做自己的工作,享有更为优渥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更应该运用自己的知识,以良好职业操守、责任心和公德心来回报社会。而医疗事故中患者都是弱者,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医疗纠纷都是因为某些医生没有按照操作规程缺乏责任感甚至失职造成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也占主要作用。毕竟,相对于患者,医生始终处于强势地位。
2. 造成"见死不救"现象的原因,包括两方面:
(1)从道德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源于一种极端自私的人生观。该值班医生的行为不仅突破了作为医生的职业伦理底线,甚至也突破了作为一个"人"的底线。(2)单纯地道德上的谴责作用并不明显;能够比较迅速地产生效果的,是通过一些法律的手段,来守住一些维持我们的社会不至于坍塌的最基本的底线。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上关于这方面的"空白",是近年来诸如此类的见死不救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假如看到病人上吊自杀但视若无睹的不是负有特定义务的医生,而是一个普通人,那么我们除了对他进行道德谴责外,在法律上对他就毫无办法。
三、解决措施。
(1)立法机关应该相应民众呼声并借鉴德法等国的实践经验,设立"见死不救罪",并尽快将此事纳入议事日程--在刑法中增加类似的条款。法律具备强制力,虽不介入所有的道德问题,但保护最低的道德底线,有些行为超过了最低道德底线,则需要法律来制裁用以遏制对底线的逾越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2)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不管是社会公德还是个人品德或职业道德,是社会舆论的工具。"见死不救"、医疗事故等这些词汇与"白衣天使"挂钩,个别医生蔑视患者生命的行为,早已让民众对"医生"这一本带着光环的职业产生质疑。故加强医生的道德建设不能松懈。
(3)"见死不救"的行为发生,医院方并不能脱离责任,故,加强医院的管理建设也非常必要。院方首先应采取相应的态度和方案来处理此"见死不救"事件;其次,应当对管理上的缺损和漏洞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同时,加强医院的组织、管理和作风建设,加强医院各岗位人员对各项制度、条例的执行力,对懒散堕落、疏于执行、违背制度或相关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