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公务员申论备考策略之“攻城打援”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华图教育 2011-01-20 大 中 小
如果把公务员考试比作是一场战役,申论无疑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赢得公务员考试这场战役,申论考试必须要取得理想战果,而申论的备考策略则是赢得理想战果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主要针对申论备考策略之“攻城打援”对广大考生进行点拨,以期广大考生取得理想战果,赢得这场战役。
“攻城打援”本是军事术语,目的有二:既要攻下城池又要歼灭援敌,它不同于“围点打援”(以“围点”为诱饵吸引其他地方的敌人增援,其真正目的是打增援的敌人并达到歼灭援敌的战役目的)。放在申论备考中,“城”即真题,“援”即真题的延伸,申论备考既要攻城又要打援。
申论的命题原则是“稳中求变”,不变,申论就成了八股,变得太大太快,申论就不是申论了。在“稳中求变”原则的指导下,近年来申论考试更多的在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与贯彻执行能力、提出与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而经过命题专家们反复讨论和推敲的真题,无论是主题的选择、材料的筛选,还是题目的设计,都是最能体现这些能力考查的载体,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针对性,必须重视。同时,国家和各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的主题和题目设置经常重复或者类似。在材料的筛选和主题的选择上,如2010年四川省考以郭明义事件为切入点考查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2010年河北省考以西柏坡精神为切入点考查河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及河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2011国考省部级以黄河的治理和开发为切入点考查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等等,具有高度的类似性。在题目设置上,如2011年国考省部级第三题关于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2010年国考省部级第三题《关于A市治理近海水域污染整治工作的宣传纲要》与2010·4·25省联考第三题撰写关于节水的宣传材料,等等,具有高度的重复性。
“稳中求变”命题原则下真题的权威性和针对性,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申论真题是申论备考的根本和范本,是效率的保障,是成功的关键。申论备考首先要实现“攻城”的战略目标。
申论真题是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考查,也是“城”的核心,“援”是真题的延伸,也即能力与知识的延伸。备考之“打援”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真题的能力与知识考查中去延伸。如2011年国考地市级申论考查是以教育公平为切入点,重点考查乡村文化缺失(“失根”)和教育重建问题,这一主题的考查应当属于民生领域的知识点。如果以此真题为延伸点,广大考生就应该想一想除了教育公平和乡村文化,民生领域还有什么其他内容呢?查阅相关资料与文件得知,民生问题涉及九要素,即“收入分配最敏感”、“社会保障最关键”、“扩大就业最重要”、“教育公平最迫切”、“医疗卫生最直接”、“住房问题最难解”、“安全形势最严峻”、“社会治安最基础”、“资源环境最突出”,这九大要素的解决关系到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针对这些知识点,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就应该总结一下,其他年份的国考和省考还考过民生领域的那个要素,在将来的申论考试中会考到那个要素,如果能够按照这样的思路、策略去备考的话,相信“打援”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不谋长远者,不足于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针对公务员申论考试,广大考生不应该打无准备之战,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坚决贯彻落实申论备考策略之“攻城打援”,争取申论考试获取最大战果,赢得公务员考试这场伟大战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