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模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网络 2010-04-14 大 中 小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8—11题:
3月上旬,从里耶战国古城出土的2万余枚战国简运抵湖南长沙,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大楼内开始清洗、拍照、归档、研究。考古专家在清理“1号井”的简牍时,在一片木牍上发现了2200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表,竟与现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诀表有着惊人的一致。
这片木牍上写着“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的篆文,经专家验证,是中国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并确是至今还为开蒙儿童所习诵的乘法口诀。
更为奇特的是,每个关于“八”的乘法运算排列也很规则:它们排成一个横行,而且乘以八的数字从右到左依次递减。经测量,这枚木牍有22厘米长、4.5厘米宽。
笔者看到,这枚记载有乘法口诀表的木牍浸泡在特制的药水中,右上角有些残破,木牍两面都有文字,字体为小篆向隶书过渡的一种字体。由于没有完全清洗干净,有些字还无法辨认。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古代的乘法口诀表。它给世界算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实物资料。”袁家荣说。记载有乘法口诀表的一面有6横行的文字,但目前能看清的是关于乘数为“八”的运算规则。袁家荣说,从这枚木牍记载的数字来看,还不是很完整。记载下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应该还有另外的木牍。
高崇文证实说,此次出土的战国简是中国乘法口诀表最早的实物证明,印证了文献中所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乘法和乘法口诀表已被运用。如果它是一本数学书的部分,意义将更为重大。目前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的《算术书》,成书年代为西汉文景时期。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说,乘法表在古代并非中国一家独有,古巴比伦的泥版书上也有乘法表。但汉字(包括数目字)单音节发声的特点,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后来发展起来的珠算口诀也承继了这一特点,对于运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的改进起到了一定作用。
《管子》、《荀子》、《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都提到“九九”,也就是乘法表,两汉文献中的记载就更多了。专家推测,乘法表的运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很普遍。
刘钝说,过去人们知道的最早的乘法表见于敦煌和居延两地出土的汉简,这次在里耶出土的木牍显然更早。
8.第五段中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古代的乘法口诀表”。袁家荣说得如此肯定,下列不能成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
A.这片木牍上写着“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的篆文
B.这片木牍上每个关于“八”的乘法运算排列也很规则,它们排成一个横行
C.这片木牍上乘以八的数字从右到左依次递减
D.这枚木牍有22厘米长、4.5厘米宽
9.文中第六段说“如果它是一本数学书的部分,意义将更为重大”。对“更为重大”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乘法口诀表有了最早的实物证明
B.印证了文献中所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乘法和乘法口诀已被运用
C.证明《算术书》不是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
D.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出现的年代将大大提前
10.文中第八段说:“专家推测,乘法表的运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很普遍。”以下不属于专家推测的依据是:( )。
A.西汉文景时期出现了数学专著《算术书》
B.《管子》、《荀子》、《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都提到“九九”
C.两汉文献中有许多关于乘法表的记载
D.这次出土的战国简提供了中国乘法口诀表最早的实物证明
11.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迄今为止,从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成书于西汉文景时期的《算术书》应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数学专著
B.乘法表在古代虽然并非中国一家独有,但汉字乘法表优于其他文字的乘法表,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C.在湖南里耶一片木牍上发现的乘法口诀表,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乘法口诀表,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乘法口诀表
D.湖南里耶出土的战国简印证了文献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乘法口诀已经运用的事实,作为我国乘法口诀表的实物证明,它也是最早的,其文物价值,自不待言
阅读下文,回答12~15题。
普遍的、统一的时间概念,是整个经典物理学的一个出发点(1)。牛顿曾经这样规定时间的本性:“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性一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外在情况无关。”时间概念也是相对论的一个出发点。不过,按照相对论,不再存在绝对的统一的时间了(2)。也就是说,不同的测量者一般将测到不同的时间。相对论断言,如果甲和乙是一对孪生兄弟,甲和乙的年龄增长并不一定总是相同的。这将决定于他们参与运动有没有差别,一般说,运动状态不同,时间的流逝也就不同,结果年龄的增加也不同。1966年,试验直接证明了这一断言。1971年,比较收音机上的钟和地面钟测时的差别,再次证明了这类现象。总之,只有明确钟沿着怎样的轨道运动,才能使用它来进行含义明确的时间测量。
和相对论同时代发展起来的量子理论,本来并不涉及时间问题,但是它却给时间概念带来了最大的“灾难”(3)。量子理论中有一条普通的原理,即测不准原理:任何物体的运动有一种根本性的不确定性,以致我们原则上不可能精确地确定物体的运动的轨道。这样,一方面相对论断言,要使时间测量有意义,原则上不可能精确地确定它们的精确轨道。因此,只要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正确,结论只能是:时间在原则上是不能测量的,一个在原则上不能进行直接或间接测量的量,是没有物理意义的。于是,时间存在的根基被动摇了。不过,日常的测时并不是精确的,定量一点说,我们并不要测准到10-34秒,这就可以避开这个“灾难”。
12.文中(1)处“出发点”一词的含义是:( )。
A.研究问题的起点 B.研究问题的根据
C.要着眼的最根本的地方 D.最根本的概念
13.文中(2)“不再存在绝对的统一的时间了”的含义是:( )。
A.在相对论产生以前,存在绝对统一的时间,现在不存在了
B.绝对统一的时间本来就不存在,现在有了相对论,再也不会有人相信它的存在了
C.在相对论产生以后,人们的观念里不存在绝对统一时间观念了
D.按照相对论的观点,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统一的时间,过去是误解
14.文中(3)处“和相对论同时代发展起来的量子理论,本来并不涉及时间问题,但是它却给时间概念带来了最大的‘灾难’”。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量子理论认为时间在原则上是不能测量的,时间的量没有物理意义
B.相对论的基础是时间的相对性,量子理论动摇了它的基础
C.量子理论认为时间不可能被测量得极其精确,因此冲击了相对论
D.量子理论认为时间在原则上是不能测量的,时间概念的存在成了问题
15.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在时间能不能测准的问题上是水火不相容的
B.对时间进行测量是违背量子理论而符合相对论的
C.经典物理学和相对论在时间概念上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D.量子理论和相对论都认为时间在原则上是不能测量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