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分析指导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人教育  2011-01-05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将于1月4日开始报名,中人教育组织公务员行测研究组的老师对浙江省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复习方法指导。

  特点一:行测实际考试情况与大纲不符。

  2010年的浙江省考行测五大模块的顺序为: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综合基础知识、资料分析。2010年大纲显示本次省考五模块的顺序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综合基础知识。但是浙江省省考在实际命题顺序往往出现对大纲所给顺序进行调整的情况,比如在2010年省考当中资料分析在2010年浙江省省考大纲中出现的顺序为第四位,但在实际考试中位于最后一部分。

  针对浙江省省考出现的大纲与实际试题顺序不符的情况,需要考生灵活应对。一方面,在平时的复习中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出符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另一方面,结合考场上拿到的试卷的情况做简单调整。这样才能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处于主动,有备而考。

  特点二:行测分为A、B卷。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分为A卷和B卷。其中针对招考单位的不同划分为以下四类:

  1. 普通省考公务员招考职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卷)

  2. 乡镇机关面向优秀村干部招考职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卷)

  3. 乡镇(街道)机关面向优秀社区干部招考职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卷)

  4. 乡镇机关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考的职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卷)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含A、B卷)均为全客观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这两份试卷的结构是一致的,只是在难度上做一些调整。

  特点三:题型题量及难度。

  针对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在题型题量上出现的变化,我们预测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在题型题量也会做出相应改变。以下我们从各个模块具体分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2009年文段阅读12题,词汇17题,病句1题;2010年文段阅读17题,词汇16题,病句1题,标点1题。由此可见,片段阅读的题量有大幅上升,与词汇题所占比重基本持平,而词汇题数量则略有下降。2011年应当与2010年的题型题量保持一致。

  判断推理:2010年判断推理部分由2009年35个题减少到30个题目,变化部分集中在图形推理和逻辑推理部分。题型没有变动,依然是四类题型,除了定义判断题型较少外,其余题型题量分部较为均衡。2010年国考在这个部分也做了调整,定义判断题量增加,图形推理引入了新题型。所以浙江省省考在这个模块也有很大可能做出相应调整。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部分会仍是对两种常见题型数字推理和数量运算的考查。虽然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取消了对数字推理的考查。但在浙江省省考大纲表述中,数量关系主要考查应考人员“数学运算能力”、“数字排列顺序或排列规律的掌握”,这两种能力对应的题型为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数字推理部分仍会重点考查等差数列、多次方数列数字推理的题量会保持在10题或者略有减少,试题的难度与2010年基本持平,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多级等差数列、幂数列和递推数列。数学运算部分会延续浙考以往的风格,试题题量基本保持在15题左右,考查考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基础知识:从2010年开始,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部分调整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范围,去掉了对历史知识的考察,增加了对公文、党史、国情能力的考查。2011年的大纲延续这一考察趋势。2010年的考试,法律是重点,政治类和经济类次之,其他考察点的题量分配均衡。2011年的大纲中,考点分布与2010年相同。综合基础知识主要依赖于考生日常的积累,考生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热点,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运用常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这些变化需要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不但要去关心时政,关心省情,而且要去思考,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

  资料分析: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此部分题量减少至15道,加大了该部分试题难度。而观察浙江省省考近年的资料部分试题,试题题量基本保持在20题,故这部分的变化应该不大,题量不会超过20道题目,试题的材料仍会重点考查文字和表格材料,图形材料多会结合其他类型的材料综合考查,加大考查难度。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