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月22 日,由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广东华欣材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新品发布会在广东顺德圆满落幕。发布会以 “携手华欣,‘磨’力无限” 为主题,正式推出全球首台 20L 级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该成果标志着粉末制备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薛立伟、顺德区副区长朱凌霞、区科学技术局局长欧胜军、陈村镇党委书记黄东青等政府领导,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江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华欣材创董事长朱敏及总经理陈敏等校、企代表,还有多所高校校友会嘉宾及来自各地的高校院所、企业合作方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高光时刻。
图/全球首台20L级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发布会现场
新品发布,引领行业升级
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材料加工的效率与纯度不高一直是技术突破的拦路虎。传统机械球磨仅靠机械能,研磨耗时久、易引入杂质、材料活性差。华欣材创研发的等离子高能球磨技术,在球磨罐引入冷场等离子体,借助高能量电子与机械冲击力协同,极大加快材料细化、合金化与活性激活。
本次活动新推出的 20L 级设备,作为行业内首款大体积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对等离子球磨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具有标志性意义。该设备在技术层面展现出诸多显著优势:
1.大体积等离子放电首秀:首次成功实现大体积等离子放电,打破技术壁垒,为行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2.无氧操作,严控氧含量:全程采用无氧操作模式,能够严格地控制粉末氧含量,保障材料纯度,满足高端材料制备需求。
3.模块化布局与便捷操作:整机采用模块化布局设计,搭配自动化取粉和上料功能,极大提升了操作便捷性,显著优化用户体验。
4.自研控制系统保障稳定:配备全自研控制系统,从根源上确保设备性能更加稳定可靠,降低运行故障风险。
5.在线监测与精准控制:具备在线监测及控制功能,可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与工艺参数,实现精准调控,保障生产过程高效、稳定。
图/全球首台20L级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揭幕仪式
深化合作,促进技术落地
发布会现场,华欣材创与多家单位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推动等离子球磨技术在全国应用。朱敏教授表示,未来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携手合作伙伴推进材料行业高端装备国产化,助力中国材料制备高质量发展。
图/全国省级合作伙伴签约仪式
技术领航,助力材料制备革新
华欣材创的等离子球磨技术已在全国高校、企业广泛应用。目前,实验型设备已服务 100 余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支撑发表 SCI 论文100 余篇、申请专利 160 余项 。该设备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储氢材料、电子电器材料、航空航天、环保固废、绿色建材等领域,助力关键材料研发。
新发布的20L级设备将更多地应用于新材料的中试研发和小批量生产,在相关材料领域形成“技术突破——量产转化——产业升级”的高效闭环,推动我国新材料研发从 “跟跑” 向 “领跑” 跨越,加速国产高端材料替代进口。在全球新材料产业向高效、绿色升级之际,华欣材创的 20L 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凭借“高效低耗、智能可控” 优势,成为材料制备科研、生产的关键装备,有力推动行业升级。后续,企业将拓展国际市场,让中国高端研磨装备技术走向全球。
校地合作,科技孵化树标杆
广东华欣材创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孵化的高技术企业,它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华欣材创董事长朱敏,曾任职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卸任行政职务后,朱敏教授依然坚守科研一线,带领团队入驻顺德创新园区,持续攻克等离子球磨技术的关键难题。2023 年 12 月,华欣材创依托学校 “等离子球磨技术” 作价入股,联合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成为校地合作孵化的典型代表。
作为校地共建的重大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自2017年7月成立以来成效显著。目前,园区已引进教授领衔、博士带队的高层次人才团队40余个;在园创业就业的教授、副教授、博士后、博士、硕士超过350人;累计孵化企业129家,在园企业中90%以上与华南理工大学紧密关联;已培育有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顺德区上市后备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薛立伟表示,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在顺德已孵化了一批小而美的科创企业,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深度融合,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作出了示范、树立了标杆。佛山市将通过政策扶持、场景开放、资本对接等组合拳,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在佛山落地生根,不断完善“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的科创生态,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注入更多人才智慧与科技力量。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实习编辑李思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