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智融双创育英才 慧聚湾区谋新篇”2025粤港澳大湾区双创教育论坛在五山校区举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10家投融资机构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将在人才培育、项目孵化、成果对接、导师辅导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重点支持面向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与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项目。论坛特设“双创嘉年华”展览,集中展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高校学生双创成果。本次论坛吸引了40余所内地及港澳知名高校、71家企业、68个投资机构及孵化主体到场,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正出席活动开幕式并致辞。
论坛现场
李正表示,华南理工大学始终秉持“三创型”(创新 创造 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领军人才。近5年双创教育硕果累累,学校本科生申请专利1643项,发表学术论文665篇,在重要学科竞赛中获奖学生高达12525人次,连续数年在国内外顶级赛事中摘得桂冠。学校现已完成一校三区双创生态布局,建成逾3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可为500余支学生双创团队提供从教育培训、专题辅导、成果推介与资源对接等零成本、全要素、一体化孵化服务。
活动分为主论坛、湾区青年创业者先锋论坛和项目路演及投融资对接专场等多个板块。在主论坛环节,八位来自教育界、产业界、投资界的双创领域专家学者与实践先锋针对国际前沿科技趋势、专创教育融合、人才培养、跨学科创新、AI赋能实践、成果转化、资本助力教育等话题进行主旨报告,其中来自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张国威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张朝晖及澳门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助理教授鲁迪分别从跨学科引发创新、人工智能时代双创教育的资本赋能路径、澳门大学创新创业孵化生态建设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享。
圆桌对话
湾区青年创业者先锋论坛汇聚了5位来自医疗健康、数字科技、新能源及文化创意等领域的青年企业家,这些企业均成长于大湾区创新创业沃土。微远基因创始人许腾、有米云创始人李展铿、织锂新能源创始人胡希韬、Seek Within平台创始人曾晓露、优创译科技创始人陈冠华以“AI时代,创业何为”为主题展开圆桌对话。他们结合自身创业历程,深入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双创资源的融合路径,剖析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变革,并就AI时代的创业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入讨论。现场观众踊跃提问,围绕技术突破、实践方法论等议题与嘉宾展开热烈互动,粤港澳三地青年学子充分进行了思维融合碰撞。
参会人员认真学习积极互动
在项目路演及投融资对接环节,由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遴选派出11个极具潜力的项目。现场由高校专家、知名投资人、企业高管组成评审团实时点评问答,挖掘项目潜力并促成精准对接。本次路演项目充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与特色——从广东先进智能制造到珠三角农业科技,从“多功能肢体辅助外骨骼”到“FormulationAI计算药剂平台”,从“智绘农稷智慧农机”到“LUCY AI电商引流系统”,覆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农业科技、AIGC营销传播等多个前沿领域,其中大部分项目聚焦大湾区特色需求,已落地大湾区应用场景。
项目路演现场
此外,“双创嘉年华”展览吸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超过130个创新创业项目参展,展出逾50件实物展品,涵盖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及设备、教育科技、文创服务、乡村振兴、智能制造等领域,集中展示湾区高校学生在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现场设置无人机飞行、机器人巡演、文创手作、电子音乐体验、政策宣讲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为现场2000多名观众提供了一场科技与艺术共舞、产业与资本共鸣的成果盛宴,充分体现湾区青年创新活力与多元文化交融。
“双创嘉年华”集中展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高校优秀成果
论坛期间,卓越大学联盟(E9)教务处长联席会议同期举行。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9所成员高校的教务部门负责人齐聚广州,围绕“双创教育与实践”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会议进一步凝聚E9联盟协作共识,致力于通过校际协同创新,构建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范式,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长项聪接受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采访时介绍,学校构建了线上的自学、自创、自研平台,借助人工智能助力学生深度学习,同时在五山校区打造未来学习中心。中心配备先进设备,学生能开展探索性项目,设计成果还可在工程训练中心实现,形成“思维到产品”的一条龙服务。
相关链接:
华南理工大学历来重视双创工作,学校最早在1999年率先提出“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使命,二十余年来坚持一以贯之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专创深度融合、六位(目标、课程、师资、资源、平台、制度)协同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华工模式”。自2011年在全国较早成立创业教育学院,构建“金字塔式、逐级递进”的“三创型”人才双创教育实践体系,因材施教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面向有创业潜质的学生组建“创业精英班”,累计培育680余名具备国际视野的创业精英人才。在空间载体建设方面,学校在校内构建覆盖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广州国际校区“一校三区”双创生态平台,建成总面积逾3万平方米的双创生态平台;在校外通过深度整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资源,联合地方政府布局“五院一园一谷”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打造“校内培育+校外转化”的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创新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培育平台。学校建立了“四层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搭建了“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四层次大学生双创项目训练体系,配备专业导师全程指导,为项目从种子萌芽、孵化培育到发展壮大持续赋能。
经过十余年深耕,华工双创教育体系已结出丰硕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建成30余个特色创新班,年培养规模达千人,累计孵化学生双创项目超500个,其中180个团队成功创办企业,80个项目获风险投资,每年创造数千万元经济价值,更涌现出有米科技、荔枝微课等创业标杆,直接带动就业超百万,获评国家发展改革委创业带动就业典型示范优秀案例。学校通过建设中美青年创客中心、国家级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论坛等举措,与5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深化合作,构建起辐射全球的双创教育网络。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双创教育成果获得国务院领导高度认可,教育部专文推广学校双创教育经验,形成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双创教育范式。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创新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汇聚大湾区教育资源“育英才”,与粤港澳院校携手并进,共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实习编辑 李思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