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校地携手绘就丁山新篇
2025-07-09 16:55:00
重庆移通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重庆移通学院“乡遇丁山·文旅行”乡村振兴促进团近期赴重庆市綦江区丁山镇,扎实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足丁山镇生态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深度调研、创意赋能、产业升级、文旅服务等系列举措,探索高校智力资源服务地方发展的有效路径,为丁山镇全面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一、 聚焦生态价值转化,探索保护与发展平衡新路
  促进团深入丁山湖生态保护区,直面水源保护地旅游开发受限的现实挑战。在丁山镇党委、政府指导下,师生们系统调研生态红线区域,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造性提出“保护性开发”思路,并孵化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IP形象“湖宝”。该形象巧妙融合丁山湖自然波纹、特色杨梅元素及深厚僰人文化底蕴,通过数字化手段活化生态资源,为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着力将生态“红线”转化为创意经济的“起跑线”。
  二、 赋能特色产业升级,打造助农兴农实践样板
  针对丁山镇特色农产品发展需求,促进团精准对接狸狮村杨梅扶贫产业园。实践期间,学子们化身“新农主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直播助农教学,将现代营销理念与数字技术引入传统农业。通过手把手传授直播技巧、讲述原产地故事,促进团有效帮助果农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意识,初步构建起农产品与消费者互动的新平台。此举不仅实现了助农增收的短期效益,更探索出一条“产业+文化+传播”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特色农产品价值链延伸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三、 服务文旅品质提升,筑牢安全与体验双基石
  在万佛峡漂流景区,促进团以提升游客体验与安全保障为核心,开展沉浸式调研与志愿服务。团队成员亲身实践,系统梳理景区运营流程、安全设施配置及服务痛点,形成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同时,团队成员积极投身一线服务,在客流高峰时段协助景区工作人员,严谨规范地为游客提供救生衣穿戴指导与安全检查,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与安全保障水平,赢得游客与景区管理方一致赞誉。团队还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云端直播”,生动展现峡谷风光与漂流魅力,有效扩大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文旅产业引流增效探索新途径。
  四、 深化校地协同机制,共育乡村振兴长效动能
  此次三下乡,也是重庆移通学院丁山书院与丁山镇初步构建校地协同长效机制的探索和尝试。实践期间,促进团与丁山镇政府围绕“湖宝”IP全域应用推广、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包装升级、沉浸式文化体验路线开发等关键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讨,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促进团诚挚邀请镇政府负责人回访校园,旨在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将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持续导入地方发展实践。丁山镇宣传、统战委员代汝永对学子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成果表示认可,认为其为破解丁山发展瓶颈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体现。
  “乡遇丁山·文旅行”乡村振兴促进团以青春之智、务实之举,深度融入丁山镇乡村振兴宏伟实践。他们立足于丁山文旅发展潜能,依托于杨梅等特色农产品,用创意激活生态资源价值,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凭体验服务提升文旅品质,并在构建校地协同长效机制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此次实践充分证明,组织引导高校青年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是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汇聚青春智慧、共绘乡村全面振兴壮丽画卷的有效举措。“乡遇丁山·文旅行”乡村振兴促进团将持续深化与丁山镇的合作,共同谱写校地携手、互利共赢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975227732 2025-06-10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