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非遗文化在乡村的传承与发展,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健康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探寻非遗技艺实践队”于七月中旬深入惠州市博罗县公庄镇多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红船制作、非遗京剧脸谱画DIY、木版年画体验、剪纸体验及县级非遗祥牛舞体验等系列活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实践队合影)
结合前期调研,许多乡村地区面临非遗传承后继乏人、年轻一代对非遗认知不足、非遗与现代生活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此,实践队以“活化非遗传承”为核心,通过“红色基因浸润+非遗技艺体验+专业科普惠民”三维联动,助力打造“一核三维”特色非遗文化振兴新模式。
红色基因浸润,“红船精神”薪火传
实践队首站来到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健在此开展“红船精神”启航新时代微党课。她结合旧址的历史背景,用生动的案例讲解“红船精神”的内涵,阐述其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意义,让在场的队员深受启发。
党课结束后,红船制作活动随即展开。队内有制作经验的队员化身“小老师”,向其他队员分发材料,手把手指导组装红船模型。从船体拼接到底部固定,从帆篷粘贴到细节打磨,大家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在一步步实践中深化对“红船精神”的理解。当一艘艘红船模型完整呈现时,队员们纷纷举起作品合影,眼中满是对历史的敬意与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
(图为红船制作现场)
非遗技艺体验,舞动乡土风情
实践队前往寨岗村,体验县级非遗祥牛舞文化。在当地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和村民们穿上牛形道具,跟着鼓点学习祥牛舞的基本动作。从模仿牛的行走、摆尾到配合队形变换,大家热情高涨。这项承载着农耕文化记忆的舞蹈,在欢声笑语中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图为村民和队员体验祥牛舞)
感受国粹的精髓,指尖绽放非遗美
在獭子社区,实践队开展了丰富的非遗体验活动。剪纸体验区,队员们教村民和孩子剪窗花、生肖等图案,红纸在指尖流转,一个个精美的作品逐渐成形;木版年画体验区,大家学习拓印技巧,感受传统年画的魅力;京剧脸谱DIY现场,大家拿起画笔,绘制出一张张色彩鲜明、寓意各异的脸谱,在创作中感受国粹的精髓。
(图为獭子社区非遗体验活动现场)
专业科普惠民,守护舌尖安全
实践队结合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优势,在獭子社区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活动。队员们通过展板展示、现场讲解、互动问答等方式,向村民普及夏季食品安全知识、食品添加剂的辨别方法等。他们还发放了自制的食品安全手册,用专业知识守护村民“舌尖上的安全”。
(图为食品安全科普活动现场)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举措,为乡村非遗传承和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不仅让非遗文化在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也彰显了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了积极力量。
通讯员 周衡星 廖宇飞
图片 付琦 涂玉洁 揭晓雯 曾爱琳 李朗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