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集创赛”)华南分赛区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圆满落幕。作为集成电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赛事之一,本届大赛由华南理工大学承办,吸引了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50余所高校的448支队伍、1300余名师生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97支队伍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聚焦产业需求,破解“卡脖子”难题
华南理工大学学子在本届大赛中表现尤为突出,共斩获一等奖1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9项,晋级全国赛的队伍数量在赛区参赛高校中并列第一,充分展现了学校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深厚底蕴和人才培养实力。
大赛以解决集成电路产业“卡脖子”问题为目标,采用企业命题、校企协同的创新模式,将产业真实需求融入比赛题目。赛题涵盖芯片设计、芯片应用、半导体产业链、创新创业成果四大类,由北方华创、华大九天、紫光教育、龙芯中科等知名企业命题并提供技术指导。参赛队伍通过现场答辩和作品演示,展示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能力。
比赛当天,大赛还同步举办了人才对接展和企业宣讲会,吸引了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安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业内知名企业参与,为参赛学生提供了与行业对接的宝贵机会。
大赛规模创新高,助力行业人才培养
在颁奖典礼上,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正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培训处副处长曲来军分别致辞。李正副校长回顾了华南理工大学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悠久历史,指出学校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是全国首批建立半导体专业的10所工科院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建设了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10个新工科学院,致力于为广东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培养世界一流人才。他对大赛各方表达了感谢,并希望集创赛持续对标产业需求,为“中国芯”崛起注入创新动能。
曲来军副处长对华南理工大学的承办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介绍了大赛的整体情况。他表示,集创赛自2017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9届,合作企业超百家,累计为行业输送高端人才6万余人。本届大赛规模较上届增长33%,华南赛区参赛师生超千人。未来,大赛将继续坚持“以赛育才、以赛促用、以赛为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攻克“卡脖子”难题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自2019年起连续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作为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孵化器”和“技术风向标”,大赛以服务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第九届集创赛共吸引7400余支团队参赛,覆盖全国517所院校,参赛学生达2.1万人,指导老师4400余人,基本覆盖全国开设集成电路专业的院校,其中C9院校和示范性微电子学院覆盖率达100%,985院校覆盖率达90%。
华工:工程师的摇篮,创新实践的高地
华南理工大学素有“工程师的摇篮”之称,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先后荣获“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称号。学校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华工力量。
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华南地区高校学子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未来,集创赛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姚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