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以赛为媒丨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解码“国赛一等奖”背后的育人密码!
2025-07-21 10:19:00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2025年盛夏,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师生又双叒叕捧回国赛大奖!在第十二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团队斩获“工程实践赛”高职组一等奖;同期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网络与信息技术分区赛上,又以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的战绩续写辉煌;在第十五届中兴捧月“星匠师”巧匠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中,该团队勇夺“5G赛项”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徐运武老师在“AI实训教学创新设计”赛项斩获三等奖
  这一连串荣誉背后,是学校深耕“课赛研创”育人模式、构建“岗课赛证”融通体系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缩影。
技术深潜与流程重构
从菜鸟到5G工程师的逆袭之路
  备赛初期,仿真平台上千个参数如同迷宫。2023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杨岳鹏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参数阈值与联动关系:“某个QoS参数的微小偏差,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瘫痪。”这位未来的5G核心网“工程师”,在反复推敲协议标准中构建起工程思维。
  “当终端设备因AMF网元QoS参数错误导致全网瘫痪时,我和队友朱殷彤没有慌乱,严格按照赛前制定的《故障排查手册》,从信令流程逐层溯源,最终在核心网配置深处找到症结。”这位00后“工程师”,用“技术攻坚手”的角色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备赛期间,他与队友将仿真平台数千个参数逐一标注,形成专属知识库,这种“笨办法”恰恰折射出职业教育对“精准操作”的极致追求。
  谁说女生玩不转通信?作为跨专业参赛的“流程架构师”,2023级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的朱殷彤,将产品开发思维融入通信工程,“我们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把比赛任务解构为模块化步骤清单。这种SOP(标准作业程序)设计,让我深刻理解到:技术问题从来不是孤立的,它需要系统思维与流程管理的双重支撑。”她的经历也印证了职业教育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当智能产品开发遇上5G网络规划,跨学科融合正造就新型技术人才。
  目前,杨岳鹏、朱殷彤两位同学在第十五届中兴捧月“星匠师”赛事中,均达5G NR ZCDA标准,获中兴认证。
双螺旋驱动
从讲台到赛场的育人革新
  “我们的备赛周期长达18个月,贯穿两个寒暑假。”徐运武老师详细介绍了“理论强化-平台初探-冲刺复盘”三阶段教学法。在学校提供的专用竞赛训练室里,学生们通过“复盘报告”制度,对每次模拟训练中的错误进行根源分析,形成“问题-分析-解决-预防”的闭环。这种“复盘驱动”模式,已转化为日常教学的核心模块。“我们不是培养操作工,而是打造具备系统故障排除能力的现场工程师。”
  徐运武老师表示,“我对他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和欣慰。他们最大的成长,是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研究’。在备赛后期,他们已经能自主发现系统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他们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的工程态度、卓越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强大的抗压能力,已经完全具备了准工程师的条件。”
  更值得关注的是校企协同机制:学校联合中兴通讯、大唐移动等企业,将5G网络真实岗位技能转化为竞赛模块。如“5G全网故障定位”赛项,直接对标运营商运维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场景。徐运武坦言:“我们的学生能精准处理UPF网元告警,正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企业级仿真平台上训练。”
跨界融合
从奖杯到人才培养的生态重构
  此次获奖的20项高规格奖项中,国家级赛事占比超20%,省级赛事实现“金奖全覆盖”。这些数据背后,是学校“课赛研创”四位一体模式的成功:将竞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将创新实践纳入学分体系。
  站在领奖台上的杨岳鹏与朱殷彤,手中紧握的不仅是奖杯,更是通往未来的密钥。当杨岳鹏说出“职业教育学生是能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实干派”时,当朱殷彤展示跨专业组合的“系统思维”时,他们正以自身的实践打破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职业教育不是“低分选择”,而是“技能报国”的起点;职校学生不是“技术工人”,而是支撑产业升级的“新质劳动者”。
  正如那份被反复修改的SOP扉页上所写的“真正的技术突破,永远发生在专业边界的交汇处。”当职业教育主动拥抱产业变革,当技术深耕与系统思维形成双螺旋驱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20枚奖牌,更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技术人才培育新范式。
  在这场教育变革中,学校正以竞赛为支点,撬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咬合,为新时代工匠精神注入鲜活注脚——“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赢得比赛,更要让他们赢得未来。”
END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5-07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