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薪火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深入梅州市梅南镇水美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美育点亮童心,以智慧设计焕新产业,以微课活化历史,在红色热土上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非遗美育润心田,红色基因植心间
水美村村委会会议室化身“关爱儿童成长暑期夏令营”课堂,孩子们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缤纷的漆扇彩染在孩子稚嫩手中晕开,灵巧的剪刀剪出饱含客家风情的窗花,指尖翻飞间领略传统折纸艺术精髓。孩子们学习手势舞《红星闪闪》和《歌唱祖国》,描画红五角、“军功章”,聆听围屋故事,在心中播下文化自信与爱国精神的种子。
图:小朋友们认真学习手势舞
踏访红色印记,感悟革命精神
水美村位于原中央苏区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素有“粤东井冈山”的美誉。实践队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录制微团课视频,用镜头生动讲述水美村的红色印记。
在古朴的星拱楼——曾为中共东江特委设立的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的客家围楼,队员们聆听了冯绍粦一家与红军的深情厚谊。“来不及转移的枪支被紧急投入茅坑,一家人藏身茅房才躲过敌人搜捕。”七十余岁的罗秀霞回忆家族往事,语气平静却字字千钧。1929年红军到来时,冯家毫不犹豫向红军敞开新建的房屋借住,冯绍粦父母更是成为红军通讯员,以挑担生意为掩护传递情报,并在山间瞭望塔放哨示警。最令人动容的是,一次红军伤员急需救治却无药可用,冯绍粦的爷爷用高度白酒为伤员清洗伤口,这份情谊让这酒被唤作“红军酒”,成为冯家延续四代的立身之业。
图:实践队队员采访罗秀霞奶奶
青春智慧绘蓝图,特色产业焕新颜
实践队聚焦水美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体系,深入田间地头与生产一线调研。观察蜂农割取金黄原蜜,体验柴火窑鸡的香气四溢,记录“红军酒”四代古法酿造,探访生态茶园与百香果基地,了解新农人的尝试与期盼。针对当地农户对产品的包装意识不高的关键短板,实践队发挥专业所长,为蜂蜜、窑鸡、红军酒等特色农产品设计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包装,并拍摄宣传短片,助力产业升级。
此次水美之行,通过实地调研、支教支农、文化传播等多元化实践,团队成员不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切实行动,更在红色水美的泥土芬芳中厚植家国情怀。未来,薪火实践队将继续奔赴祖国需要的地方,让青春星火在乡野上生生不息。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庄婧 唐子岚 陈雅贝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