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与大良鱼灯的故事
(通讯员: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黄清)在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积极响应,为文化传承搭建桥梁。7月,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奔赴顺德,以青春之姿投身三下乡实践。在7天的时间里,队员们穿梭于岭南园林之间,触摸非遗的温度,探寻红色根脉,开展代际传承对话,以青春脚步丈量文化厚度,让传统与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行动中熠熠闪光,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的使命。
党委赋能,青春奔赴非遗
为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青承鱼灯突击队与顺德大良升平社区党委开展深度合作。在专题座谈会上,团队指导老师分享聚焦鱼灯非遗的调研构想,从民俗传承到手工艺焕新,勾勒对社区的探索蓝图;社区党委委员、团委书记陈穗良则全面介绍了升平文化特色,剖析鱼灯技艺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勉励青年学子以“三下乡”实践为契机,助力非遗焕发新生机。

图 1陈穗良书记与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交流
在升平社区团委书记的带领下,团队先后走访了名扬里、蠔宅社区艺文空间、康帅府等文化地标。通过名扬里艺术馆黄媛馆长的专业讲解,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岭南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蚝壳墙的生态价值以及康帅府的历史文脉。这些珍贵的实地考察经历,为后续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图 2大良名扬里艺术馆黄媛馆长讲解
非遗探艺,对话鱼灯匠心
青承鱼灯突击队走进大良鱼灯传承人潘智江老师工作室,探寻这六百年非遗技艺。推开门,古朴气息裹挟手工温度而来,成品鱼灯红似烈焰、金若朝阳,丝线鳞片在光影里欲动。展板诉说着从明清节庆盛景到非遗瑰宝的传承史。

图 3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聆听潘智江老师专访
在对潘智江老师的专访中,潘老师详细讲述鱼灯六百年的兴衰历程,队员们或认真记录,或专注拍摄。实践环节里,从扎架、扪纱、装灯到着色,每道工序都让青年学子们切身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妙。他们以青春热忱触摸非遗的鲜活生命力,让这项传统技艺“游”向更广阔的未来。

图 4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体验大良鱼灯制作
代际对话,聆听传承回响
青春与传统的碰撞,不止于技艺实践,更在代际交流中持续升温。青承鱼灯突击队的队员们,手捧精巧鱼灯穿梭于大良街头,与年轻群体展开深入交流。通过对话,不仅梳理出当代青年对鱼灯文化的认知图谱,更捕捉到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与思考。

图 5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于大良街头与路人对话
在升平社区,队员们与长者围坐畅谈。长者们动情回忆儿时中秋佳节竹篾鱼灯摇曳生姿的温馨场景,言语中饱含对文化传承的殷切期盼。互动环节,队员递上团扇,邀请长者以鱼灯为灵感创作,听长者细细讲解竹篾选材的讲究、造型蕴含的美好寓意,让传统技艺在代际的交流互动里,挣脱时光枷锁,焕发出崭新生机,一块块拼合起文化传承的完整拼图。

图 6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与长者互动
双线联动,让非遗“潮”起来
青承鱼灯突击队在大良华盖路步行街创新打造“线下体验+线上直播”的双线传播模式。线下展区设置鱼灯DIY体验区,队员们手把手指导市民制作,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鱼灯魅力;“气球PK挑战赛”等趣味互动环节,配合非遗周边礼品赠送,现场气氛热烈欢快。

图 7鱼灯DIY体验区
同步进行的抖音直播间里,主播生动讲解鱼灯制作工艺和历史内涵,实时转播线下活动的精彩瞬间。通过这种创新形式,团队成功吸引一批年轻网友关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方式的完美融合,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活力。

图 8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直播
红途践履,传承革命薪火
青承鱼灯突击队沿着红色路线,先后参访了顺德博物馆、中国共产党顺德县支部展示馆、顺德农民自卫军干部学校、革命烈士纪念碑。在顺德博物馆,红色史料让革命过往鲜活地呈现在队员们眼前;支部展示馆内,先辈压迫中奋起的故事,点燃青春传承之火;农民自卫军干部学校里陈列的史料实物,则让大家得以沉浸式重温革命历程;纪念碑前庄严肃穆的献花仪式,让飘扬的党旗、队旗与青春誓言交相辉映,彰显着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信念。

图 9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参访顺德农民自卫军干部学校

图 10献花仪式
先辈热血凝就的红色基因,是指引新时代青年前行的精神密码。作为新时代青年,队员们将以赤诚勇毅为榜样,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古建新生,青春助力社区活化
青承鱼灯突击队深入大良升平社区蠔宅,参与“蠔宅古建改造2.0行动”与社区迷你艺术馆活动。在改造现场,队员们分工协作:男生们谨慎搬运重物,细心保护珍贵的蚝壳墙面;女生们则耐心整理零散物品,有序归置各类器材。通过默契配合,原本杂乱的空间逐渐敞亮,为后续的蠔宅修缮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图 11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参与“蠔宅古建改造2.0行动”
在艺术创作环节,队员们精心打造特色展箱,巧妙融合广科南门建筑元素、顺德双皮奶文化和鱼灯艺术神韵。这个承载着青春创意的展箱,未来将静立于社区街角,既讲述着古建筑的历史沧桑,又展现着新时代的传承创新,让传统与现代在蠔宅这个文化空间里和谐共生。

图 12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打造特色展箱的成果
传承无止,脚步永不停歇

图 13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合照
七天的“三下乡”实践,既是一次深度的文化探寻,更是一场生动的传承接力。青承鱼灯突击队以青春之名,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深入触摸顺德文化的脉络肌理。未来,青承鱼灯突击队将继续以青春为舟,载着非遗精巧、红色炽热与代际温情,驶向更辽阔岁月,让顺德文化星火在传承接力中永远滚烫,让岭南文脉长卷在代代书写里愈发鲜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