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湖北师范大学“星火筑梦”实践队带着知识与热情,走进阳新县排市镇初级中学,开展爱心支教活动。在系统完成学业辅导的同时,实践队精心打造了涵盖心理健康、科学创新、艺术等多维度的特色课程体系,为七至九年级学生构建了全方位的成长平台。其中,核心课程《社会生活与文化》尤为亮眼。该课程秉持“贴合学情、注重体验、涵养素养”的设计理念,遵循“认知社会——理解文化——践行责任”的递进式培养路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分层设计,以原创剧本杀、互动游戏、辩论探究、情境体验等丰富形式,引导学生在深度参与中理解社会万象、感悟文化魅力、培育责任担当。
七年级:筑梦青春起点,探索成长新天地
面对刚刚踏入初中校园、充满新奇与迷茫的七年级新生,实践队将课程聚焦于“自我与关系”的核心主题,助力他们顺利启航初中生活。
队员张晗为七年级学生讲授题为“奏响中学乐章”的课程。李璀 供图。
课程伊始,队员张晗以生动有趣的短视频为引,引导学生对比中小学差异,畅想未来蓝图;张晗则鼓励学生将憧憬绘制成画,在小组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两位老师紧扣“规划”关键词,引导学生写下学期或年度计划,绘制独特的“自画像”,帮助他们在新环境中锚定方向坐标。
其后,在“正确认识自我”的课堂上,寓言《一头蠢驴的悲哀》引人深省,短片“泥人的自述”引导学生识己明优;队员王双福设计的“自我卡片”活动,通过小组互换猜测,让学生在笑声中发现彼此独特的光彩,更深化了“接纳自我、欣赏他人”的理念,为健全人格的塑造埋下坚实的种子。
课程进一步延伸至“友谊”与“梦想”。在“友谊之树长青”的课堂上,师生们从温馨的“三只小熊”动画切入,共同探讨友谊中的矛盾与化解之道,队员张晗适时引导:“真正的友谊,不仅要有分享快乐的默契,更要有面对分歧时的包容。”课后,孩子们用心制作“友谊手账”,记录下与同学相处的温暖点滴,让友情的种子在日常浇灌中生根发芽。“你的梦想是什么?”伴随着老师的提问,孩子们郑重地在黑板上写下答案——“我想当医生,因为能救死扶伤”“我要成为老师,像你们一样帮助更多人……”稚嫩的笔迹背后,是纯真的赤子之心,课堂里不时迸发出的掌声与欢笑,为这节课画下铿锵的注脚。
八年级:解析社会经纬,培育理性思维
步入八年级后,学生认知能力显著提升,对社会运行与网络世界充满探究欲。实践队的课程设计也随之转向“网络”与“社会”两大主题,引导学生从“个体”走向“社会”,锻造理性思维。
网络时代,信息纷繁复杂。队员李璀通过“新媒体的利与弊”小组讨论,引导孩子们辩证思考。从便捷的信息获取到网络谣言的危害,从虚拟社交的乐趣到沉迷网络的隐患,孩子们的分析既有深度,又贴近生活,观点碰撞间形成对网络的理性认知。一堂生动的“网络安全课”圆满结束,学生们带着识破骗局、明辨真伪的本领,自信地迈向精彩的网络世界。
现代社会,成长之路纵横交织。队员覃思湘以“个人与社会”为主题,先以讲授法搭建理论框架展开探索之路,再围绕“人能否脱离社会独立存在”组织正反辩论,从原始部落到数字文明,学生们引经据典展开跨时空思辨。随后,“狼孩”纪实影像与鲁滨逊生存日志的对比分析,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如同空气,平时不觉珍贵,缺席时方知重要。这堂充满思辨力的社会课,最终在学生关于“如何在社会中更好成长”的热烈分享中画上圆满句号。
九年级:深耕文化沃土,铸就责任担当
面对即将升学的九年级学生,课程更注重文化传承与责任意识的培养。队员庞晨曦设计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课程,融合语言文化、历史人物、传统礼仪与现实关切,引导学生在文化浸润中提升素养,在现实思辨中勇担使命。
“舌尖上的普通话”一课,从妙趣横生的各地方言差异切入,引发学生对共同语言重要性的思考。课堂上,“拼音宝宝走迷宫”“绕口令大挑战”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欢笑中提升语言能力;“方言传声筒”小游戏则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普通话作为沟通桥梁和文化纽带的价值,深化了学生对语言统一与文化认同的理解。
队员庞晨曦为九年级学生讲授苏轼生平。 李书涵 供图。
“苏轼”主题课则将目光投向历史星空。师生围绕“伟大的苏轼”展开思想碰撞,在交流中走近这位千古文豪。学生们跟随老师讲解的脚步,绘制苏轼生平坐标轴,聆听“修建苏堤”“创制东坡肉”等轶事,齐唱《水调歌头》,在多元体验中沉浸式感受苏轼的旷世才情与不朽品格。分享“我眼中的苏轼”时刻,孩子们眼眸闪亮,在这位千古文豪的豁达人生中,找到了照亮自己成长道路的精神明灯。
“餐桌礼仪”课则深入挖掘中华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老师细致讲解了八仙桌与圆桌的座次讲究、点菜技巧、筷子使用禁忌及茶酒文化,并拓展了西餐礼仪知识。学生们在互动演示中体会“礼”的意蕴,感受“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了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素养。
课程以原创剧本杀《消失的班费》作为高潮与尾声,聚焦沉重的校园霸凌议题。学生们沉浸于角色扮演,或体验霸凌者与被霸凌者的复杂心境,或化身侦探抽丝剥茧追寻真相。游戏落幕后,师生们围绕剧本展开深度讨论,深刻认识到抵制霸凌、寻求帮助的重要性,在沉浸式体验中淬炼了责任担当与同理之心。
一位学生在结课反馈中写道:“谢谢老师教会我,原来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成长路上处处都有学问要学。”对于实践队的老师们来说,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张笑脸,才是这个夏天最珍贵的礼物。这个暑假,支教老师们用专业知识与教育热忱,为乡村少年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而那些在课堂上闪光的眼神、积极举起的小手、认真记录的笔记,都在诉说着:教育的星火,正在这些年轻的心灵里,燃成燎原之势。(通讯员 庞晨曦 牟联娟 郭先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