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对接,锚定非遗传承核心目标
实践团首站抵达前山街道市民艺术中心,与街道办及文化站负责人进行交流。双方围绕非遗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明确以“促进非遗活态传承”为核心目标。为打破非遗传播的年龄壁垒,实践团计划借助创意宣传片、特色IP形象以及推广小程序等年轻化、数字化手段,为非遗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山凤鸡舞作为省级非遗项目,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实践团与传承人湛嘉威老师展开深度对话,湛嘉威老师介绍了凤鸡舞在岭南大地的起源与发展,分享了项目在当代传承中面临的挑战,并揭秘了道具精妙工艺与表演独特精髓。这场对话是珍贵的文化传承见证,为成员们揭开了凤鸡舞的神秘面纱。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凤鸡舞,实践团利用直播手段,在前山市民艺术中心非遗展厅,开展凤鸡舞专题宣讲,讲解凤鸡舞的历史背景、形象寓意和表演技巧。通过直播,吸引了超500人观看,点赞量超3万,有效拉近了网友与凤鸡舞这一非遗文化的距离。

在造贝林九棍武术馆,实践团对非遗项目“造贝林九棍”展开调研与体验。七旬传承人黄华后师傅讲述了林九棍从古代“御敌之术”逐渐演变为现代“健身之道”的历史变迁。黄华后师傅数十年坚守教学一线,桃李满园的故事,让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传承的热忱与担当。在黄华后师傅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亲身习练三十六式,握棍挥打间的震颤、酸麻与汗水,让成员们真切领悟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为助力林九棍“破圈”,实践团在训练点进行直播,不仅展示出林九棍的分解动作,而且还呈现了精彩的对打套路。这场互动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成为传播林九棍文化的一次创新尝试。

在了解两项非遗项目的同时,实践团还积极寻找创新传承的灵感。团队成员受邀观摩了“非遗少年说”第五届香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活动。活动现场,青少年们利用生动语言和独特视角讲述非遗故事的方式,给实践团带来了启发。基于此,实践团提炼非遗文化元素,精心打造了“前山非遗”特色IP形象,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出了既可爱又富有文化内涵的卡通形象。同时,团队还着手准备开发数字化推广小程序,让用户更便捷地了解非遗知识,参与非遗体验,旨在通过年轻化、数字化的方式拓宽非遗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

实践团还前往国家方志馆粤港澳大湾区分馆(珠海方志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成员们跟随讲解回溯党史,从珍贵史料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此次活动,将非遗文化传承与红色精神传承有机结合,让成员们在传承非遗的同时,汲取红色力量,进一步深化了实践活动的意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