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六大主题齐发力!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7支突击队点亮吴川乡村振兴路
2025-08-10 13:55:00
中国教育在线
  当盛夏的阳光洒满湛江吴川市覃巴镇的田野与校园,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7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100多名师生,于6月22日至7月18日在此展开了为期近一个月的青春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践团队以科普、美育、政策宣讲等形式为抓手,围绕“科技赋能、教育启迪、尊老爱老、非遗传承、文旅推广、资助宣讲”六大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共青团吴川市委书记陈志健、覃巴镇党委副书记陈卓凡、覃巴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王立忠及工作队全体队员参与相关活动。
  图:学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覃巴镇 
  科技赋能,点亮乡村智慧之光与产业未来
  在科技教育的田野上,机电工程学院“智创未来”科普实践团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匠心 光影筑梦”实践团,分别从不同维度播撒科技火种,尝试为产业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智创未来”团队不仅在那碌小学和覃巴中学带领孩子们体验趣味编程,近距离感受智能科技的魅力,更与当地教师围绕“STEM与人工智能教育”展开专题研讨,分享利用简易工具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宝贵经验,破解乡村学校科技教育资源匮乏困局,力求从根本上提升其科技教育水平。同时,他们与竹山村的干部群众座谈,现场演示人工智能软件在乡村产业推广、人居环境治理、办公效率提升等场景的应用实效,将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理念具象化。
  图:机器狗操作体验
  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匠心 光影筑梦”团队以“数字+光影”为纽带,既播撒科学种子,又为覃巴产业精准“画像”。在覃巴第二小学,队员们开展别开生面的虚拟仿真科普活动:孩子们戴上设备“穿越”至虚拟农场、数字工厂,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科技魅力;团队定制的科普拼图,让动手乐趣与科学启蒙同步展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并未止步于校园,还深入养牛场、同心广场、水稻田等,用镜头捕捉特色养殖产业活力、乡村烟火气与稻田生机,精心制作产业宣传片,这不仅是为当地特色产业打造“走出去”的数字名片,更是以数字技术精准“画像”,助力覃巴产业焕发新活力的有益尝试。
  美育与思政融合,涵养文明乡风与劳动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艺起跃动乡村 思政助推振兴”实践团,创新性地将“艺术+思政”深度融入乡村实践的方方面面。在覃巴镇第二小学,队员们化身“艺术导师”,通过活力舞蹈教学、传统武术训练等形式,让美育之花在乡村校园绚烂绽放。更为深刻的是,团队还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亲身体验插秧、除草等农耕劳动,在汗水中体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使劳动教育扎根乡土,培育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此外,队员们发起的“净化海滩”行动,不仅是一次环境卫生的整治,更是一场生动的生态文明实践课,向村民宣传“保护海洋生态”理念,用实际行动守护覃巴的碧海银滩,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非遗传承与安全守护,创意点亮文化自信与民生关怀
  艺术设计学院“‘艺’起‘助’梦”美育实践团,则巧妙运用“艺术+”模式,让安全知识普及与传统文化传承焕发新活力。针对乡村儿童的安全痛点,团队精心设计了2套共12幅手绘“防溺水”“防校园欺凌”宣传手册,并研发交互式H5安全教育闯关游戏,让孩子们在趣味闯关中牢记安全知识,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在文化传承方面,团队运用3D建模技术呈现覃巴镇风貌,打造“云游覃巴”虚拟体验项目,帮助乡村孩子通过屏幕“穿越”家乡的古村落、老街巷,以全新视角认识故土,增强文化认同感。更具突破性的是,实践团联合镇妇联开设“非遗工坊”,专门培训35名乡村妇女制作宋锦扇。目前,妇女们已能独立完成扇面制作,镇妇联计划通过直播带货、文旅市集等方式助其变现,这不仅让“指尖技艺”真正转化为“指尖经济”,为乡村妇女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活态传承。
  图:非遗手工作品展示
  民生为本,情系银龄与青苗
  除了产业与教育,民生关怀也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系银龄”突击队聚焦乡村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通过走访困难老人家庭,与镇党群服务中心、村委干部座谈等多种形式,详细调研覃巴镇养老现状。队员们不仅陪独居老人聊天、倾听过往故事,用温暖的陪伴驱散孤独,更以数字化手段记录长者的生命历程,特别是乡村发展变迁的口述史,为乡愁留存珍贵的“活档案”。
  图:乡村长者心理状况调查
  与此同时,财经管理学院“‘资’铸希望  筑梦青苗”宣讲队则带着“政策工具箱”深入覃巴镇的田间地头。他们为特殊困难家庭建立动态档案,重点解读助学贷款免息延期等惠民政策。为了让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队员们在集市设立“流动服务站”,通过漫画、短视频等通俗易懂的可视化方式简化政策条款,让村民看得懂、问得清。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入户走访和一对一答疑,确保将“教育资助”的温暖精准送达最需要的地方,有效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文旅推广、讲好故事,激活文化生命力
  校团委“匠心筑遗”实践团则深耕覃巴镇丰富的文化资源,致力于以文旅推广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团队一方面深入调研当地非遗技艺,走访老手艺人,用心记录本土文化故事;另一方面,他们拿起相机与手机,将镜头对准鼎龙湾的迷人海景、古村落的独特厝屋韵味、非遗手作的巧夺天工以及田间劳作的质朴场景,精心拍摄制作乡村文旅短视频。这些作品在小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广后,累计点击量已超1万次,成功让更多人认识并向往覃巴之美。这场“青春推广”不仅有效提升了覃巴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为当地拓宽了文旅发展路径。
  图:黄牛养殖产业调研 
  近年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坚持“地方所需、学校所能”的原则,已组织师生400余人次前往覃巴参与乡村振兴。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人才、智力、科技优势,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与覃巴镇携手并肩,共同描绘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让青春力量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周荔  刘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