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化特派”深入中垌一线 多元传播赋能红色文旅振兴
2025-08-14 09:55:00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近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宣传部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全媒逐光队”深入茂名市化州市中垌镇,围绕红色资源挖掘、革命精神弘扬和乡村文化传播,开展“文化特派”主题实践活动。此次行动是该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服务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具体举措,展现了高校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
全媒逐光队在化州市中垌镇那梨“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开展调研和拍摄
  深挖红色资源 弘扬革命精神
  中垌镇那梨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粤西重要的革命老区。团队成员走进“粤西第一古榕”“瞭望哨”石碑等革命遗址,通过实地调研、情景讲解与分镜拍摄,开展沉浸式红色文化再现,将革命历史可视化、故事化,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在那梨村红色教育基地,667位革命烈士的姓名被镌刻在纪念碑上,见证了中垌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团队以影像为媒,记录先烈英勇事迹,致敬英烈精神,在青年学生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意识。
队员在那梨村红色教育基地的千年古榕下讲解革命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推进文化赋能
  在冼太纪念馆,该团队围绕馆址原为中垌抗日游击区办事处的历史背景,系统记录其岭南传统建筑风貌与革命活动空间特征,通过多维度视觉语言构建红色文化传播场景,助力红色文旅资源转化为大众可触可感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产。
  活动期间,团队以纪录片《探秘中垌》为载体,统筹开展资料采集、口述整理、分镜设计、短片创作等系列任务,初步形成一批可推广、可传播、可转化的红色文化数字作品样本。
队员探寻“冼太纪念馆”里中垌抗日游击的壮阔事迹
  校地协同发力 构建服务机制
  本次“文化特派”行动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校地合作机制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前期,学校已在中垌镇荔枝采摘节期间组织学生直播团队、文创工作室、新媒体报道小组参与节庆服务与品牌推广,围绕“电商+文旅+传播”多维融合赋能,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据悉,校地双方已就《中垌镇乡村文旅宣传合作方案》达成共识,积极筹建“宣传思想文化实践基地”,并规划每学期定期选派“文化特派”团队驻点服务,持续在品牌塑造、环境美化、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定制化、常态化支持,构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高校服务地方新模式。
校地双方洽谈“文化特派”合作方案实施细节
  聚力“百千万工程” 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媒逐光队将青春力量挥洒农野田间
  面向未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将进一步整合宣传、文创、艺术设计等专业资源,围绕中垌“红色文化+长寿品牌+特色农产”的区域优势,持续开发红色微纪录片、乡村文创产品、品牌IP等内容,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和传播影响力的文旅融合样板,为推动中垌镇实现产业提质、文化赋能、生态优化提供坚实智力支持和实践路径。
  学校将以更高站位、更强责任、更实举措,不断推进“文化特派”机制走深走实,服务“百千万工程”落实落地,为广东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样板贡献高校力量和青年智慧。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蔡雯姬、黄铭姿、梁静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