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以侨为桥,五邑大学“侨心筑梦”宣讲团把政策温度和文化自信种进侨乡学子心田
2025-08-20 10:54:00
五邑大学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五邑大学“侨心筑梦”宣讲团深入广东省恩平市侨村侨校,围绕资助政策宣传这一核心,深度结合侨乡文化推介和特色农产品宣传,通过一系列“政策+”宣传活动,巧妙融合手工体验、互动活动、文化文创、方言视频等多元形式,创新构建“政策科普+产业发展+青年成长+文化传承”多维模式,将枯燥的政策条款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内容,有效破解政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一、入户走访解民忧,精准服务暖人心  
  在石联村村委会与“双百社工”协同组织下,宣讲团深入走访两户低保家庭,通过围坐恳谈精准掌握学生家庭经济与学业现状。团队结合学段特性详解国家资助政策体系,针对有应征入伍意愿的学生专项解读学费补偿政策,同步引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树立远大志向,并赠送精心设计的零钱包和学习用具,以“物资+理念”双帮扶传递政策温度。
团队在石联村进行入户宣讲
二、多维宣介破壁垒,城乡联动提质效  
  面向恩平华侨中学、石联村开展2场集中宣讲,系统解读“奖助贷勤减免补”七维政策体系,重点破除助学贷款认知盲区。创新采用粤语广播小剧场视频、政策闯关答题、侨乡文创纪念品发放等形式,实现政策条款场景化渗透。在校园广场开设轻黏土手工体验区,引导学生创作恩平烧饼、新会柑果等侨乡特色造型,让资助政策‌随着指尖创作入脑入心‌。于石联村开展“政策对对碰”标语匹配、“政策福袋”问答解疑活动,惠及学生约150人,形成城乡宣教协同网络。
团队在石联村和恩平华侨中学进行集中宣讲
团队在石联村和恩平华侨中学设点咨询
三、文化铸魂强认同,侨乡薪火代代传  
  通过讲述侨胞捐建华侨中学、五邑大学的故事,生动诠释“捐资兴教、反哺桑梓”的华侨精神,激发起学子们的强烈共鸣,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创新设计侨乡书签创作环节,组织学生手绘恩平烧饼、簕菜和开平碉楼、新会陈皮等文化符号并题写励志寄语,使一枚枚书签成为“政策+文化”的融合载体。活动深度激活文化自信,实现政策入心与文化育人的双向赋能。
侨中学子绘制的书签
四、产业调研谋发展,智力赋能助振兴  
  团队专程走访恩平市宝得利渔业科技公司,通过实地调研企业经营现状与发展诉求,深入了解了企业当前面临技术升级瓶颈与专业人才短缺的双重挑战。基于此,团队积极探索“政策科普+品牌孵化”路径,筹划依托专业特长助力农产品推广,为构建“政策扶持-产业反哺-人才回流”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为乡村振兴注入高校智力动能。
团队参观大刺鳅养殖基地
五、三维融媒传侨韵,政策润心启新程
  团队立足侨乡文化基因与地方特色资源,构建 “三维一体”政策传播体系:以恩平烧饼、大刺鳅、簕菜、濑粉等特色农产品为灵感,创新设计 “点滴积累”零钱包、“政策钥匙”挂饰、“资助对对碰”游戏卡片等文创产品,让政策宣传可触可感;创作故事绘本 《烧饼里的光》,通过侨乡学子受助成长的温情叙事传递制度关怀;融合大钟楼、熙春塔、恩平博物馆等城市地标与资助政策标语,设计“地标+政策”系列海报实现视觉强渗透;摄制粤语广播小剧场,以乡音乡情打通政策传播“最后一公里”,形成 “产品承载乡情、故事传递温度、视觉深化记忆、乡音触动心灵” 的全链条传播生态。
  团队以恩平烧饼为基础设计IP形象、通过AI工具以恩平大刺鳅、簕菜、濑粉等为基础生成卡通形象,并制作零钱包、钥匙扣、“资助对对碰”游戏卡片等文创产品
团队设计的平面海报
团队摄制的粤语广播小剧场
媒体宣传报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