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乡教育的山海之间,有一位架桥者;在英语课堂的革新之路上,有一位领航人。她就是肇庆市第一中学初中部英语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杨雪群。杨老师是肇庆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外聘教授,同时担任肇庆市“西江人才计划”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肇庆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还身兼广东省基础教育怀集县教研基地中小学英语工作坊导师、肇庆市英语学科委成员、肇庆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端州区中学英语教研会副会长及中学英语学科委主任等职务。曾获肇庆市端州区高层次人才、“十大”卓越教师、首批教学能手、范例式导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是肇庆市初中英语教育领域的标杆人物。
杨老师的课堂是学生眼中的“语言魔法屋”,她的工作室是教师成长的“赋能站”。她用32年的深耕,让“扬英之帆,远语之航”的教育理想,从一堂课蔓延到一片区域。她用一间工作室撬动一片区域的成长,以课程改革的锐度打破城乡壁垒,在集团初中英语教研的蓝图上写下生动注脚,更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播撒希望的种子。
图1 2024年10月25日杨雪群名教师工作室走进德庆县官圩中学帮扶
一间工作室,成为辐射成长的“能量源”
作为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杨老师深耕集团办学沃土,首创“1+N”教研模式——“1”是工作室的专业引领,“N”是辐射联动的集团各校区与乡村校。通过“送教下乡+线上研修”双轨并行,打破校际壁垒,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跨区域流动,完成从“一人发光”到“众人璀璨”的蜕变。
图2:2025年5月杨雪群老师在怀集县幸福初级中学作“1+N教研模式”成果分享
工作室化身“集团教研枢纽”,近一年就举办8场集团校教研活动,涵盖中考真题研读、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同课异构、优秀课例展示及中考命题比赛等,为集团内不同校区教师搭建思想碰撞平台。通过跨校“同课异构”,城区校的情境化设计与乡村校的实用教法碰撞融合,催生出更接地气的教学方案。同时,工作室牵头建成涵盖34个创新教学设计、超百份优质课例的“英语教学资源库”,供集团各校区和乡村校共享共用,不仅惠及3万余名学生,其中1节示范课更入选“学习强国”,8节多模态词汇微课入选广东省教育资源平台。成为全市教师的“教学范本”。
图3:杨雪群老师于2024年9月14日组织初中部英语教师第一次大教研活动合照
针对教师成长需求,工作室定制分层“成长清单”:为青年教师强化技能训练,为骨干教师攻坚课题研究。3年来,31节示范课、51场专题讲座、37场研修活动覆盖上万人次,助力18名工作室学员在省、市、县区竞赛中获奖,其中13人成长为市、区级骨干教师,5人成为市、县区级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让集团内每所校区都能共享专业成长的红利,推动集团教育质量整体跃升。
图4:杨老师于2025年6月23日组织初中部英语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大赛
一场课程改革,锻造课堂深处的“驱动力”
“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口号,而是杨雪群老师课程改革的锚点。她带领团队深耕课堂肌理,从教学目标到评价方式,重构英语课堂的逻辑:城区校侧重“情境化教学”,让语法融入生活场景;乡村校强化“实用型教法”,用简单工具激活开口欲望。
她是深耕初中英语教学的 “垦荒人”,更是以爱为底色、以创新为引擎的课程改革 “改革者”。她扎根肇庆市第一中学初中英语课堂,在课程改革浪潮里勇立潮头。对学生的爱,是她推进改革的基石— 深知英语不只是知识学科,更是连接世界、滋养成长的桥梁,所以她以爱为锚,锚定 “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英语” 的改革方向。在教学教研课程改革中,她是敢想敢做的 “破局者”。聚焦课程创新,她摒弃传统教学的刻板模式,构建 “情境 + 任务 + 素养” 三维课堂。比如创设 “英语明星推荐官- 我为肇庆代言”“一中英语好声音”等课程,让学生在策划、实施英语活动中,活用语法、词汇,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主编的4 项英语教辅,融入本土文化、生活场景,让英语学习 “接地气”;出版的专著《多模态理论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的实践与探索》,更是凝结课程改革思考,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新范式 。改革路上,她是教研协同的 “推动者”。 主持参与8 项省市区级课题,3项成果获基础教育成果奖,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改革 “催化剂”。
图5: 杨老师的“扬英之帆,远语之航”英语课堂
在集团教研中,她是课改的“总设计师”。为了让集团每个校区都跟上“新步伐”,她推动“诊断式跟岗—主题式研修—成果化孵化”闭环:先深入集团内薄弱校区听课诊断,再聚焦“阅读策略”“写作支架”“ 多模态词汇教学”等主题开展研修,最后将成果转化为可复制的课例。这种“靶向改革”让集团内各校区的英语课堂焕发新貌,更让“扬英之帆”的理念真正扎根课堂。从教案设计到板书布局,她手把手带徒。2025年5月青年教师冯老师以第一名成绩代表端州区参加肇庆市青年教师双新比赛荣获一等奖。她感慨:“杨老师改了8遍的说课稿,藏着最扎实的教学智慧。”
图6: 杨老师在工作室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常规备课
2021 - 2025年,借省级课题《多模态理论在初中英语听说课的应用研究》,形成含30节多模态词汇微课、34个教学设计的资源包,惠及3 万余学生,建立“五维四阶”多模态课堂模型及“2PWP”“4T”“4P”“5E”等教学模式,通过41节课例展示、6场研讨会和9个专题讲座在全市城乡学校推广。研发的33个词汇微课和10种可视化评价工具,使课堂互动效率提升60%。实验校建成动态资源库,累计开发多模态作业作品2000余份,学生创作的“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我为一中代言”“肇庆明星推荐官”等系列英语短视频,在各大平台推送后,点击量均突破万次。为听说教学改革提供实践范例。
图7:2025年6月23日江滨七年级学生用英语对话学校集团总书记
一串帮扶足迹,架起城乡教育的“连心桥”
乡村教育的痛点,是杨雪群老师始终牵挂的坐标。2021年至今她带着工作室36人的团队深入德庆、怀集等地为乡村教育“输血造血”,用12场“送教下乡”、5000余人次培训,为乡村学校送去“解渴”的方法:在德庆县官圩中学,她指导教师优化分层作业设计,两年间该校英语均分提升10分;在怀集县支教1年,她协助当地建立“1610”教学模式,推动30多所学校落地应用,幸福街道初级中学的英语团队更因此连续两年拿下县级中考佳绩。彰显正高级教师示范引领力,让“城乡教育共成长”从理念照进现实。
图8:2024年4月28日杨老师帮扶怀集县中小学英语启动1+N 教研模式
“杨老师带来的不只是教案,更让我们瞥见了英语教育的全新可能。”一位怀集乡村教师的感慨,恰恰道出了帮扶的深意——她送去的不只是具体方法,更是能让乡村教育挣脱束缚、破茧成蝶的信念火种。
从集团校区的协同共进,到乡村校的跨越成长;从课程改革的细微处发力,到工作室的辐射引领,杨老师始终站在教育均衡的潮头。她是英语课堂的革新者,是集团教研的设计者,更是城乡教育的“摆渡人”。以“英”为帆,以“语”为航,她正带着更多教育人,驶向更辽阔的教育山海。
图9:2024年5月16日杨雪群名教师工作室承担市级教研活动
如今,杨老师的办公室灯光依然常亮,只是灯下的身影不再孤单——工作室的36名骨干和集团70多名英语老师正和她一起,把“用英语教成长”的理念,播撒到更多课堂。正如她所说:“教育不是独奏,是合唱。”而这场关于语言与成长的合唱,正在肇庆的城乡校园里,唱出最动听的旋律。
实习编辑:梁敏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