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港城莞2025级新生报到!生源质量达985、C9水平,国际化氛围拉满
2025-08-24 21:08:00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8月21日至23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2025级新生报到顺利开展,整个校园人潮涌动、热情洋溢,一道道忙碌的身影、一张张崭新的面孔,共同汇成开学季最美的风景。

  多元新生汇聚,国际化校园再添活力

  2025年是港城莞办学的第二年,学校以国际化的办学特点、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吸引全球优秀学子加入。今年学校本科生生源质量优质且多元化。内地生源来自广东、北京、四川、福建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整体学生高考成绩优异,均达985高校水平,部分学生成绩达到C9高校水平。

  在港澳台地区招生方面,学校通过台湾学测和港澳台侨联招,实现港澳台地区生源全覆盖。此外,学校还首次招收国际本科生,校园多元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本科新生Ilyas第一次走进港城莞校园时非常兴奋。他表示:“广东和东莞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沿,这里汇聚了许多顶尖科技企业。”另一位本科国际生Arman也分享道:“我感到非常激动。在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所大学里,有太多值得探索和体验的事物。”

  今年,学校的研究生项目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学子踊跃申请,报名人数远超招生计划。生源不乏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以及国内985院校的毕业生,彰显了港城莞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吸引力。

  当被问及选择港城莞的原因时,不少2025级研究生同学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里优质的师资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我选择这里,一方面是看重学校作为港城大合作办学高校的国际化背景;另一方面,学校地处大湾区,紧邻深圳,不管是做科研还是找实习都很方便。虽然建校时间不算长,但能感觉到它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潜力很大。”来自北京大学的2025级研究生王同学分享道。

  “我期待在这里参与更多科研项目,做出更多成绩,不断完善自身,收获一段新的学术旅程。”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的2025级研究生许同学说道。

  高效有序,一站式报到体验拉满

  报到期间,校内设有清晰醒目的指引标识,热情周到的工作人员与朝气蓬勃的学生志愿者全程在岗,为新生及家长提供细致贴心的服务,让初入校园的学子们迅速体验到温暖与归属感。

  当被问及对学校的第一印象时,“新”成为许多新生提到的关键词。来自澳门科技大学的2025级研究生邵同学分享道:“这里的建筑非常现代化,大家的精神面貌非常活泼,有一种创新和开放的氛围。我本科在境外就读,现在可以在境内接受到国际化的教育,也是一种非常创新的体验。”

  来自广东的2025级本科生张同学也表示:“正因为新,学校的校园文化更有活力。来到这里的学生,可能都带着更独特的思维方式,而这些思维的碰撞,可能可以带来更多创新的成果。”

  位于学术楼四座一楼的学生事务中心,是迎新工作的核心枢纽。老师们在报到窗口前协同服务,整个流程清晰高效,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一站式解决所有问题”。 

  学校还专门设立家长休息区,为远道而来的家长提供饮水和休息的场所。

  校领导高度重视迎新工作,副校长李娟教授在报到现场与新生亲切交流,细致询问同学们的报到体验。李娟教授表示,期待新一届学子在自我增值方面多花时间,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各种学术、科研项目及实习实践等丰富的资源和机会,提升综合能力,学有所成。

  校党支部书记赵毅关注新生们的实际需求和报到情况,对现场工作人员的付出表示感谢。

  智慧迎新+暖心礼包,陪伴新生安心启航


  今年学校创新推出了“数字人校园导航助手”,该项目由蔡承均副教授带领学生团队共同研发,为新生提供智能化、全天候的入学报到咨询服务,有效提升了报到的便捷性和体验感。

  为帮助新生快速融入校园生活,社区精心准备了实用暖心的开学礼包,内含精美文具、新生手册、校园文化衫……每一份礼物都寄托着师友的关怀,陪伴同学们安心启航新阶段。

  新生家长付女士说:“港城莞能给孩子提供很多的锻炼机会,在一个新的平台学习深造,希望孩子能抓住学校给予的机会,在学业上取得满意的成绩。”

  新生适应周即将开启,精彩活动等你解锁

  为帮助2025级新生更快融入港城莞的学习与生活,学校精心推出“新生适应周”系列活动,包括English Camp、各类专题讲座、校园寻宝等多项活动,从学术、生活、社交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助力每一位新生从容启航。

  通讯员 刘欣琳 孙伊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