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山海连音!这场威海职业学院学子跨越2300公里的推普实践,让贵州小坡村“声”动起来
2025-08-22 13:17:00
中国教育在线

  “我会说普通话,我为小坡村代言!”镜头前,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绽放灿烂笑容,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在山间回响,格外清脆。这动人的一幕,记录着“青为”志愿服务队在贵州省清镇市王庄布依族苗族乡小坡村的实践足迹。跨越2300多公里的距离,怀揣“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这个暑假,威海职业学院“青为”志愿服务队以“智慧推普续黔行,同心筑梦促振兴”为主题,将青春的热情与标准的普通话,一同播撒在黔中大地的热土上。​

  

  小坡村,位于贵州省清镇市王庄布依族苗族乡腹地,是黔中山水间布依族、苗族世代聚居的典型村落。这里梯田环绕、林壑清幽,村民传承着布依六月六歌节、苗族跳花场等非遗民俗与蜡染刺绣技艺,绘就了多彩的民族文化图景。在乡村振兴浪潮中,小坡村依托生态资源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则成为村民解锁技能、拓宽市场、联通外界的“关键一跃”。为此,“青为”志愿服务队精准发力,深入小坡村的肌理,开展了一场多维、立体、富有成效的推普赋能行动。

  

【同心筑基】调研铺就推普前行路

  “以前给外地客商介绍我们村的黄桃,常因‘贵普’闹笑话。”小坡村资深黄桃售卖商杨明回忆起过往的经历,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为了彻底扫除这道语言障碍,初抵小坡村,团队便与村两委精准对接,召开专题会议,紧扣“推普如何精准助力小坡振兴”核心,为100余名商户开设实战培训,聚焦招商、直播、旅游场景,显著提升其普通话沟通能力。小坡村两委以此为契机,将推广普通话纳入乡村人才振兴的常态化工作范畴,初步建立了由村委牵头、骨干带头、村民参与的推广机制,确保这项赋能振兴的基础性工作能够持续深入,真正为小坡村的产业兴旺和开放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为精准掌握乡村地区普通话使用现状与需求,队员们真正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200余户村民家中展开精准调研。在亲切的方言交流氛围中,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会听不会说”这一普遍存在的语言痛点。民宿经营者王群道出普遍心声:“游客多了,光会听可不行!电商直播、接待研学团,就盼着能把普通话说顺溜!” 面对乡亲们“听得懂、讲不出”的急切需求,团队迅速响应,精准发放500余份图文手册推广基础知识,推广“语博通”小程序提供便捷学习,并创新开设“乡村广播站”,每日清晨播报实用短句。一系列举措旨在破除语言障碍,将普通话学习巧妙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有效助力乡村发展新需求。

  

【童语筑梦】趣味课堂点亮未来“声”

  在小坡村“儿童之家”,50余名孩子在队员带领下,用普通话自信唱响村歌《小坡遇见》。“我教爸爸妈妈唱村歌,他们夸我普通话说得比电视里还好听!”三年级余明杭的小脸上写满自豪。团队还创新开设趣味“字正腔圆”训练营:“贵州美食易错词挑战”中,孩子们饶有兴致地辨识和准确诵读“丝娃娃”、“酸汤鱼”、“折耳根”等特色美食名称,既攻克了方言难点,也增进了对家乡饮食文化的了解;经典的“四是四,十是十”等趣味绕口令环节,则通过节奏明快、妙趣横生的语言游戏,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口齿的清晰度和反应的敏捷性;更引入了朗诵经典名篇《七律·长征》的环节,让孩子们在饱含深情的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之美与磅礴力量。这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不仅显著提高了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精准度与表达的流畅感,更点燃了他们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

  

【云端助农】普通话为特产插上“云翅膀”

  推广普通话,就是打造新时代的“新农具”! 团队敏锐把握新媒体时代脉搏,将推普工作深度融入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链条,为农产品插上了“云翅膀”。在青山绿水间搭建直播间,队员身着苗族盛装,用标准、清晰、富有感染力的普通话,热情推介小坡黄桃、富硒鸡蛋、蜂蜜等特产;在介绍产品之余,巧妙地融入“云游览”环节,用富有感染力的普通话讲述着小坡村的风土人情、生产故事和农耕文化,让千里之外的消费者仿佛置身于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感受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接。小坡之行中,团队累计直播3场,观看人次破万,显著提升了小坡黄桃、富硒鸡蛋、蜂蜜等农产品的市场关注度和销量,生动验证了普通话在连接城乡、提升产品价值中的关键作用。

  

  同时,为了更生动广泛地推广普通话在小坡村的普及应用,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短视频这一深受村民喜爱的传播形式。联合村干部和村民,共创《小坡村蟠桃发布会》《黔讲普话》《当贵州话遇上普通话》等10余部系列“推普”主题短视频,普通话自然融入村民的赶集买卖、邻里交流、孩子学习乃至田间劳作等生活点滴。这些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以其原汁原味的真实感和贴近生活的亲和力,在社交媒体平台抖音、微信视频号等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热烈反响。截至目前,系列视频总播放量破万,收获点赞、评论、转发等互动超5000次,形成强大宣传矩阵,极大提升了活动声量与小坡村知名度。

  

【执笔绘心】墙绘架起沟通“连心桥”

  在焕发乡村新颜的实践中,队员化身“乡村美容师”,精心开展“墙面换新颜”特色行动。一周的时间里,队员们创作了“沟通从普通话开始”、“心相连 语相通”2幅主题鲜明、美观大方的墙绘,巧妙地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深刻意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理念,以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方式融入乡村的公共空间。这些墙绘迅速成为吸引村民驻足观赏和拍照打卡的“风景线”与“无声课堂”,既有效美化了乡村环境,又创新了宣传载体,让抽象的理念以直观、亲切的形式深入人心。“这画又好看又好懂,讲普通话、大家团结的道理都在画里头了!”村民的称赞道出了活动实效。此举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更成为传递时代强音、促进文化认同、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实践。​

【成果汇报】实践凝练启新程

  推普实践的尾声,实践团队在小坡村“儿童之家”举行了一场温情洋溢、成果丰硕的汇报会。孩子们用手绘的“普通话音符”环绕家乡的画作,向志愿者表达感谢:“谢谢哥哥姐姐们教会我们说好听的普通话!”孩子们纯真的话语,让现场暖意融融。汇报会的高潮,是全体参与推普课堂的孩子们面向镜头,绽放灿烂笑容,用清晰流利、充满自信的普通话齐声喊道:“我会说普通话,我为小坡村代言!” 这充满力量与自豪的童声,如同山间奔涌的清泉,瞬间流淌过每个人的心田,也通过镜头,飞向更广阔的世界,成为小坡村最鲜活、最动人的形象代言!小坡村驻村第一书记龙天玮高度评价此次活动:“此次推普之行深度契合乡村发展需求。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发展的金钥匙。与威海职业学院的深度合作,特别是精准的需求对接,为活动实效提供了坚实保障。我们将持续探索推普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科技创新的融合路径,吸引更多青年学子用青春之声赋能乡村,让推普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小坡村的夏日记忆里,留下了“青为”志愿服务队躬身乡野的身影:孩子们在绕口令挑战赛中的清脆笑声仍在回荡,直播间里字正腔圆的“黄桃”发音飞向千里之外,五彩墙绘下标语前驻足的身影日渐增多——当普通话的韵律融入布依苗寨的晨昏,这场跨越山海的青春实践已悄然种下希望:语言是种子,终将在乡村振兴的土壤里长出连接世界的枝桠,结出文化自信的果实。推普之路,青年与乡村共成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