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数学建模团队获奖量广东省民办第一!
2025-10-13 09:10:00
中国教育在线
喜讯
  10月8日,202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赛区获奖名单(初稿)正式公布。在校团委、计算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等多方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数学建模团队再创佳绩刷新纪录,共73支队伍获奖,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38项,获奖总数在全省115所高校中位列前十五,在民办高校中省一等奖数量和总获奖数量均为第一,处于领先地位。
  由胡馨丹老师指导的张潞滛、何炜玲、徐思琪团队和张清平老师指导的付宇涵、叶嘉豪、黄敬洪团队,凭借出色的建模能力与创新解决方案脱颖而出,被推荐参加全国二等奖评选,展现了学校学子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也凸显了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成效。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始于1992年,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也被誉为国内规模最大、认可度最高的数学建模赛事。今年广东赛区竞争尤为激烈,共有115所高校、6886支队伍、超过2万名选手同台竞技。在此背景下,学校学子能够脱颖而出,充分反映出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扎实积累与创新实力。
佳绩背后:从课程到体系的 “全链条培养”
  省级一流课程打底,夯实建模基础
  学校《数学软件与数学建模》课程获评 2023 年广东省一流课程,由吴丽镐教授领衔的师资团队,将枯燥的数学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课程中,各类真实案例教学,让学生提前掌握数模竞赛的核心思维,为参赛打下坚实基础。
  暑假集训 + 名师指导,打造 “竞赛尖刀班”
  自5月起,数学建模团队在吴丽镐老师的组织下便启动竞赛筹备工作,计算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开展多轮赛事宣讲与动员,共吸引来自各学院的142支队伍的426名学生报名参与。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与实战水平,学院组织23名指导教师团队,利用暑假开展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围绕软件操作、统计模型、优化算法、计算方法与论文写作等模块进行系统教学,并依托计算实验中心提供的专业场地与设备资源,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备赛环境。
  
  “以赛促学、以训促创”的培养机制
  学校领导向来重视数学建模竞赛,并鼓励将其作为检验学生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通过构建“以赛促学、以训促创”的培养机制,不断强化竞赛团队建设,推动学生跨学科融合与实战能力提升。此外,陈孝均、张实超等优秀校友也积极返校参与经验分享,实现了“传帮带”的良好循环。
  多赛事联动,以赛代练提升竞争力
  2021年至今,学校参赛人数逐年上升,2025年参赛学生达310人,共获全国一等奖1项(前0.6%),全国二等奖4项,并获得157项省部级奖项(其中省级一等奖22项),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此外,学校数模团队学生积极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大湾区杯”粤港澳金融数学建模竞赛等多项数学建模赛事,每年获奖超过50余项。
  
  数模成果 “反哺” 成长:这些收获远超奖项本身
跨学科协作能力
  数模团队通常由计算机、经管等不同专业学生组成,参赛过程中能有效提升学生跨学科协作能力。获奖学生代表计算机工程学院软件工程+投资学主辅修双学位实验班的付宇涵同学表示:“这次比赛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锻炼。从最初的问题分析、模型假设和建立,到中期的算法求解、数据验证,再到最后的论文打磨,团队每位成员都拼尽全力。特别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与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整个集体。”
学术研究能力
  此外,优秀数模作品还能转化为学术成果。曾参赛获奖的王岳凡团队编写的论文,已被第四届应用数学、建模与智能计算国际学术会议(CAMMIC 2024)录用,将在 EI、Scopus 收录的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为升学深造增添重要砝码。
职业竞争力
  凭借数模竞赛经历,学校往届获奖学生多被腾讯、华为、字节跳动、京东等企业录用,或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读研深造。
  截至目前,学校的数学建模团队已逐步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过硬、富有战斗力的学生竞赛梯队,不仅在数学建模领域屡创佳绩,而且为“挑战杯”“互联网+”等多项高水平竞赛输送了骨干力量。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强化跨学科实践平台建设,为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10-09 11:49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9-23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