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强省调研行⑥丨湘潭市:一束光,照亮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
2025-11-04 12:01:00
中国教育在线

  9月26日至27日,湘潭市智慧教育讲师团(培养对象)第一期研修活动顺利举行,全市首批28名在聘智慧教育讲师及第二批60名培养对象齐聚一堂。这支高素质讲师队伍的锻造与成长,标志着该市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湘潭市着力打造智慧教育讲师团,积极培育本土数字化转型的“明白人”与“关键人”。他们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全市课堂教学模式转型,显著提升了教师数字素养与能力。

  遇见光:与智慧教育的美好邂逅

  记者了解到,湘潭市智慧教育讲师团是在市教育局领导下,为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挑战、培养区域智慧教育领军力量而组建的高水平专业团队。该团队不仅是讲师组织,更是一个基于“AMPADO 能力模型”(以下简称“安培道”)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致力于实现持续进化与协同共生。

  湘潭市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管理科副科长毛方吉表示,设立讲师团旨在破解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用脱节”问题,确保所学技能切实转化为教学实践。项目围绕“安培道”核心理论模型,开展周期性培养任务,通过为期一年、涵盖六个维度的系统考核认证,实现讲师成长过程的可视化记录与伴随式采集,形成完整的能力提升闭环。

  对雨湖区九华和平小学教师唐姿而言,与智慧教育讲师团的相遇正逢其时。她的教室早在2023年5月就引入了课堂智能反馈系统。谈及加入讲师团前后使用录播室的变化,唐姿从多个角度分享道:“在备课心态上,我会更投入地钻研教学,期待系统给予积极反馈。学生们也从最初不习惯摄像头,到一年后完全适应。”

  她回忆起一次展示课的经历:“那堂课我试讲了8次,借助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反复查看数据,直至第8次才打磨出满意的效果。最关键的是,我逐渐发现自身提问方式和核心问题设计在不断优化。”正是这一年的实践积累,为她加入讲师团奠定了基础。

  雨湖区建元中学语文教师黄依炜去年加入讲师团,她坦言:“从最初对上课方式感到迷茫,到借助数字化教学模式理清流程、接触前沿理念、掌握先进工具,这种成长带来的效能感非常强。”

  九华和平小学副校长米来见证了学校与讲师团的“双向奔赴”。她告诉记者:“作为一所2015年建校的新学校,我们一直致力于思维型教学特色的打造,但在课例观察环节曾遇到瓶颈——完全依赖人工记录,教师投入地的时间与精力过大。”正是这一困境促使学校关注智慧教育。米来进一步解释:“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我们正寻求突破痛点,而讲师团也关注到我们的需求。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他们在专业上指导,美好的合作由此开始。”

  成为光:“安培道”模型照亮成长之路

  “安培道”作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理论模型,是智慧教育讲师团培养体系的核心。该模型明确了讲师需具备的六大核心角色:技术应用倡导者、创新教学示范者、教师发展促动者、教师成长分析者、教师培训开发者以及教师社群构建者。

  在培养机制上,湘潭市构建了“成长历程记录与认证体系”,通过“个体自洽—同伴共识—组织认可”的3层进阶路径,结合“同伴共识”勋章与“组织认可”积分双轨认证机制,实现成长过程的可视化与专业化认证。

  1.png

讲师团培养对象在国培项目中授课分享

  毛方吉表示,智慧教育讲师兼具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因此培养工作坚持“以校为本”,坚信教师发展主阵地在学校、在岗位。目前,项目已在多所基地校开展实践,并辐射至省内外多个地区。

  “安培道”模型为学校智慧教育发展提供了清晰方向。米来表示:“以往更多是被动应对问题,而讲师团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方向、路径与目标。进入2024年,我们在明确发展路径的同时,也系统复盘过往实践,提炼有益经验。”

  唐姿在成为讲师团成员后,感受深刻:“我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结合理论与实践阅读了大量书籍。团队第一步便是组织读书活动,随后结合实际开展有效探索。我感到个人在成长,学校乃至区域内的语文教师整体也在发生变化。”

  雨湖区建元中学物理教师杨毅通过讲师团的定期研修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在培养期间,我们参加了5次以上定期研修。通过外请专家和学员之间的分享,尤其是那些熟练运用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的老师集中打造并推出课例,让我受益匪浅。”这些活动让杨毅有了新的方向:“建元中学作为一所新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具备良好条件。我希望发挥团队作用,带出一支自己的队伍,用掌握的技能影响更多人。”

  散发光:星火燎原的辐射效应

  去年年底,最终有28名教师通过了考核评审,成为湘潭市智慧教育讲师团首批成员。作为首批讲师团评审之一,雨湖区建元中学校长刘和平对老师们的成长印象深刻。

  “整个项目从课程设置到培养周期、考核评价,设计科学合理。”刘和平评价,“从他们的成长反馈来看,路径清晰可见。尽管成员们已有智慧教育应用基础,但每个人都实现了新的成长。”

  刘和平以本校教师为例说明变化:“学校本身具备一定基础,我本人对数字化教学应用也较为熟悉。但这次讲师团教师让我眼前一亮,他们能将原本略显生硬的智慧教育手段,自然和谐地融入课堂。”他进一步解释,技术和教学不应该是“两张皮”,“讲师团要求教师将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字化与教材、学生成长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达到娴熟运用、水到渠成的效果。教师不仅提升了工具应用能力,更在将工具技术融入新课标与学科素养方面,显著增强了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刘和平特别指出讲师团教师的提炼能力显著提升:“经过培养,他们能够大胆总结自己的思考、应用方式、实施程度及设计意图,形成可推广的案例,让其他教师受益。他们自信地展示成果,已初步具备培训师的风范。”

  湘潭电机子弟中学有8名教师入选首批讲师团,该校教研督导室副主任戴沙介绍:“这得益于学校对智慧教育的重视。在讲师团成立前,学校就已组建专门的智慧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26名成员积极推动教学与教研转型。”这8名讲师团成员平均年龄30岁,他们除了带徒弟,还通过引导式工作坊,帮助其他教师将智慧教育赋能课堂。

  2.png

合作讨论

  九华和平小学的智慧教育实践也吸引了广泛关注。米来介绍:“学校语文、数学两位教研组长兼任工作坊站长,日常教研保持开放状态。宁乡、湘潭本地及外地多所学校曾前来参与我们的工作坊活动。”

  湘潭市教育技术研究室主任何光虎告诉记者,今年全市已启动智慧教育讲师团新一轮培优扩围工作,共有113位教师提交申报材料。经专家评审,已确定60名教师为第二批培养对象。他们将在为期一年的培养期内,经历学习、实践、送培与考核四个阶段,依托“无感采集”技术优化动态考核,自动记录成长数据。

  自2023年5月在湖南省率先引进人工智能课堂反馈系统并开展实践研究以来,湘潭市以各工作站站长和工作室导师为核心,成立人工智能课堂观察工作坊,加速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通过系统化、定制化培训,湘潭市课堂教学正逐步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向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模式。教师角色也成功转型,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开发者与组织者。讲师团成员还受邀外出进行专题报告,开展专题课程100余次,并多次接受外地教师来访,充分展示了湘潭智慧教育在资源整合、精准教研与送培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智慧教育讲师团是湘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他们不仅点亮了自己,更照亮了他人,为构建湘潭数字教育发展共同体,扩大优质资源共享,强化数字创新应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湘潭市教育局局长王敏说。

  从“遇见光”到“成为光”再到“散发光”,湘潭市智慧教育讲师团正以星火燎原之势,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曾玺凡

通讯员:陈雅琳、王欣欣、刘江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